题干

学习浮力知识后,小华想制作个密度计,他制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

b、将其漂浮在水中,在吸管上标出水面的位置,测出该位置到吸管下端的距离,即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5cm.如图所示.

c、推导:设吸管横截面积为S,在水中漂浮,故浮力与重大成就力二力平衡,所以G=ρgSH.若漂浮在其它液体中,则浸入的深度h会因液体密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浮力仍与重力平衡,即G=ρgSh.

d、根据以上推导的公式,可计算出液体密度与下表中的密度相等时,简易密度计浸入的深度h(取密度的单位为g/cm3

e、小华做了五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液体密度ρ/(g•cm3

0.8

0.9

1.0

1.1

浸入的深度h/(cm)

6.3

5.6

5

4.5

4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8-19 06:4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阿庆(丰子恺)
         ①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个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来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人市。
         ②卖柴,“柴主人”肩扛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人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③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阿庆独身汉,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惟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二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
         ④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人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也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胡琴声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上——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怪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选自《缘缘堂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