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活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B:下列节气都属于夏季:夏至、小满、芒种、小暑、大暑。
C:爸爸带小明去给故去的亲人扫墓,小明对爸爸说:“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D: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按要求填写文化文学常识。
①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1892年是壬辰年,1893年是____年。
②词,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____。词牌,决定这首词的字数、句数、韵律。按照这种规格作词,叫做____。
③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是____。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____。
④周树人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他的散文集____,原名《旧事重提》。
⑤自古以来,我国将少数民族主要分为____、南蛮、____、____四大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满人)乘中国多事,长驱直入,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们汉族)算得地球上最大的民族,且是地球上最老最文明的民族,到了今天,却成了亡国之民……我们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种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们汉人的国了。——《三民主义历史文献选编》(1)材料一体现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中哪一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2)材料二中孙中山对实现“民族之统一”是如何认识的?(3)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在推进我国民族观念的形成方面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