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二十世纪初,为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如图装置的实验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

B:发现质子的实验

C:发现电子的实验

D:发现中子的实验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2-21 04:3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3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

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斗争而发展,为缓和阶级矛盾,英国给予了工人一些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经济竞争,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187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进行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1876年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1880年教育法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龄定为5-10岁。1891年教育法规定实施免费初等教育。1899年教育法又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2岁。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材料二:自明治维新以来大为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1873年小学就学率只有28.1%,1890年达到50%,到1905年达到96%。1919年以后均为99%。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材料三: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他创办了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德育、智育、体育》-书,译名为《劝学论》。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自强图存,保种保国,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就是要使国家三强:“血气体力之强、聪明智虑之强、德行仁义之强”。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