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某校从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学生,将其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组[40,50),[50,60)[90,100]后,画出如下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 求成绩落在[70,80)上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Ⅱ) 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和平均分;

(Ⅲ) 设学生甲、乙的成绩属于区间[40,50),现从成绩属于该区间的学生中任选两人,求甲、乙中至少有一人被选的概率.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2-13 04:27: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解:(Ⅰ)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

成绩落在70,80)上的频率是:1﹣(0.01+0.015+0.015+0.025+0.005)×10=0.3,

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Ⅱ) 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

为1﹣0.01×10﹣0.015×10=75%

平均分:45×0.1+55×0.15+65×0.15+75×0.3+85×0.25+95×0.05=71.

(Ⅲ)设学生甲、乙的成绩属于区间40,50),

同类题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