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各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角声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小题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3-10 01:4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通过描写三个画面,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性写出是哪三个画面。
【小题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陆游曾说《雁门太守行》一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试着找出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
【小题2】品读这首诗,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呈现的画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霜重鼓寒”指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小题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同类题4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自选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诗词赏析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小题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相关知识点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李贺(790-81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