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桥边的老人》,回答问题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①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②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多久都会继续等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但所有人都不理会他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③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不淹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④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想多赚几块钱渡费。

⑤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他一声吼,几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⑥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⑦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因为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不可,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肯定赶不上渡船了,但还是一次次地加快步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船竟还等在那里!

⑧“吊死鬼,就等你了,还不赶快!”驾船佬照例远远地吼了一句。我连忙欢快地朝他跑去。

⑨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驾船佬嘴上不饶人,心地倒是挺善良——他之所以每次都不肯早早开船,根本就不是为了多赚几个船费,而是要等所有的学生娃都齐了才行。驾船佬是那么精明的人,周围几个村子有多少娃在镇上上学,他心里能不清楚吗?他要是把船开走了,学生们该怎么去上学呢?

⑩这个驾船佬!

⑪我们支付的那几毛钱船费怕是还不够渡船烧柴油的钱!这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的事情。那是在驾船佬的葬礼上,他的儿子偶然跟我说的。他曾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他父亲死活不肯,他说:“当年你不也是这样坐船到镇上去上学的吗,我若走了,谁来渡娃儿们去上学呢?”

⑫现在,村里到镇上早已修起了水泥路,人们到镇上再也不用坐渡船,大同水库也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连名字也改了,叫仙人湖。过年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清溟桥岸边,看夕阳洒满金色的仙人湖,我还是会想起那驾船佬。

【小题1】驾船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题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
【小题3】这篇文章意在赞扬驾船佬,但在开篇部分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学生娃们对他的不满,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小题4】第⑩段“这个驾船佬”独立成段,包含了“我”的哪些感情?
【小题5】第⑫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及结构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2 07:4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田洪波)
【小题1】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小题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小题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2)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⑵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以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⑶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⑷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⑸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水也不漏。风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上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⑹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小题1】文章中划线句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及寓意?
【小题2】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小题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②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③“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④“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

⑤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⑥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⑦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

⑧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⑩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小题1】作者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
【小题2】联系上下文,半夜里,红军战士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说明了什么? ;
【小题3】“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的“缀”能否换成“挂”?为什么?
【小题4】请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给第十二段写一个批注。(可就整段批注,也可就局部批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我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⑪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小题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嘲笑→______→感动
【小题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3】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