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①(A)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④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⑤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⑥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⑦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⑧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小题2】第(4)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小题3】(A)句和(B)句都是景物描写,请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


【小题4】第④段加点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小题5】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8:5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小题1】下面句后括号内对该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毕竟入世未深,不像别人那样冷漠,表现了“我”对孔孔乙己的怜悯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说明掌柜没有丝毫同情心。
C.孔乙己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断断续续的回答主要说明孔乙己屡遭折磨,因身体衰弱而说话有气无力。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小题2】分析文中标号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③句是心理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
【小题3】(小题3)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最深刻的一项是()
A.表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小题4】(小题4)以周围人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笑与被笑中展现孔乙己与众人的性格特征,使各自的形象更生动、丰富、鲜活。
B.笑声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C.这“笑”充分表现出孔乙己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D.孔乙己在笑声中走完一生,是他人生的最大悲剧,作者借“笑”来表达对孔乙己这一封建落后读书人的嘲讽。

同类题2

我的叔叔于勒(节选)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⑴、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
⑵、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小题2】对文中“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句作简要品析。
【小题3】文中父亲的“结结巴巴”“神色狼狈”和母亲的“马上回答”、“暴怒起来”形成鲜明的对照。请根据文章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异同。
【小题4】本文给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人际关系?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当代中学生在生活中应当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同类题4

芦花荡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小题1】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什么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小题2】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
【小题3】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
【小题4】“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同类题5

小说阅读
《孔乙己》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 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这声音 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 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 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 平常一样, 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 单说了一句“不 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 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 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 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小题1】选段开头的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小题2】孔乙己对自己的事乃至折腿,总是不断地争辩、掩饰,甚至说谎,这表明了他 的性格特点。
【小题3】“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