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1902年,四个中国人相聚于北京。甲说:“我参加过三元里抗英。”乙说:“我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丙说:“我在苏州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做工。”丁说:“我现在住在北京东交民巷”。他们的言论不.符.合.当时现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07-30 05:5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有史学家说,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同类题2
在19世纪末瓜分中国狂潮中,通过“门户开放”政策扩大在中国侵略势力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同类题3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的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①——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②——这场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开放
C.③——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D.④——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同类题4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被“占领”,主要发生在哪些侵华战争期间()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相关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