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巨大苦难,但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材料一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材料三


(2)材料二中“曙光”是指什么?请概括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

材料四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五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此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5 03:0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辛亥革俞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