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平王立,东迁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強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1)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哪一朝代?
(2)“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局势?“齐楚秦晋始大”,写出这四国的霸主。
(3)这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请写出这一时期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0-22 12:5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2)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同类题2
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流,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百度百科网
(1)根据材料一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材料二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二)春秋铁制农具 (图三)春秋穿鼻环的青铜牛尊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到图二、图三,指出我国古代在生产力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材料四汉初“……(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初面临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同类题3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技术的使用开始于
A.夏朝时期
B.尧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商朝时期
同类题4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宋代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太湖流域
D.珠江流域
同类题5
宋代在农业发展方面注重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下图所示的工具“秧马”主要应用于( )
A.播种
B.插秧
C.耕地
D.施肥
相关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
中国古代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