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道德与法治
题干
新疆阿克苏:“以林养林”边绿化边脱贫。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1986年,为了改变阿克苏市的风沙灾源地柯柯牙,阿克苏开展全民植树造林,以林养林。以林养林就是在防护林中间套种苹果、核桃、红枣等经济林。30多年来,柯柯牙已形成一道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4千米的“绿色长城”。“绿色长城”的建立
①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②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③说明人类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
④是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成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2】2018年金秋的新疆阿克苏地区,赵武忠检查起自家的核桃树来。18年来,他依靠这座36亩的核桃园,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还在温宿县城购买了房子。这说明
①我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②环境发展带来经济效益
③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10 05:4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现今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以下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相吻合的
①某餐馆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②某 5A 景区使用电瓶车等低碳交通工具
③某地区修建污水处理池,严格控制排入河湖的排污总量
④某地采用垃圾发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同类题2
(考点39.正视发展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告,也唤起了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下列行为体现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是( )
①多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
②保护野生动物
③外出游玩时不乱扔垃圾
④低碳出行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同类题3
中华文明积淀着丰厚的生态智慧,如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吕氏春秋·义赏》中“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等。与此相应的观点有( )
①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观念都是积极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同类题4
6月27日, 2018(第十三届)青岛国际水大会在青岛市盛大开幕。大会以“水——生命之源 发展之基”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专家为解决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提供方案平台。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水资源问题的原因有( )
①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②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已经严重恶化
③水是生命之源
④我们能够使用和引用的水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类题5
《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该影片于2019年农历大年初在中国内地上映,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②地球村的烦恼也不少
③我国的文化创作、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④保护地球、共建和谐地球村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相关知识点
国情与理想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