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类文阅读。
读懂德国人
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街头做了个试验,把“男”“女”两字分别贴在并列的电话亭上。过了一会,他们看到“男人电话亭”外站着一排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
迈克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聚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他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驶了几百公里,把一大箱啤酒挨门挨户送给同楼每一个人。
一次,我请史蒂凡晚饭后来我宿舍喝咖啡。他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时间,因为“晚饭后”太模糊了。我说:“那就六点半吧。”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他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前站着。我问他为什么不敲门,他说还差两分钟。喝咖啡时,他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出于对“二战”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他答应了。几天后我已忘了这事,他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见面后不要谴责他的祖父。他说为了提这个请求,他已思考了好几天。我说:“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说:“那怎么行?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一辆闯红灯的汽车;(   )在深更半夜、空寂无人的街头,德国人(   )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人从一年的工作到今天晚上吃什么,(   )按预先计划去做。德国孩子(   )总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让这个习惯陪伴他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几十年的驾车史中,违章记录栏内(   )是一片空白。
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德国朋友却认为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会让人疲惫不堪。与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在短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连线搭配。
信守   秘密  | 精彩的   安排
坚守   规定  | 精心的   仪器
保守   诺言  | 精密的   时间
遵守   岗位  | 精确的   表演
(3)本文结构上属于(   )。
A.总——分B.分——总
C.总——分——总
(4)用“__“画出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句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4 10:4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田世国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感到很意外,不能接受(养育培育)他几十年的母亲得这种病。他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可救他的母亲。医生说,一是靠血液透析;还有,就是肾移植。可是,这样 费用昂贵, 肾源也不好找。尤其是像母亲这样年纪的老人,风险更大。
他没有灰心,(决定坚定)将自己的肾给他母亲。他召集他的兄弟姐妹,商量此事。他说:“妈妈操劳了一辈子,如今到了享福的时候,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老人家受苦。如果靠血液透析来活一天算一天的话,那还要我们做儿女的干吗!”
一 (翻番)话之后,见兄弟姐妹几个争着要给母亲捐肾。他说:“全家人都去试,谁的合适,用谁的。要是都合适,那就我捐。我是老大,我说了算,好了,就这样定了。”
眼看母亲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儿女们(急切焦急)万分。联系医院后,全家人去做了配型检验。田世国的肾配型成功。医生说,捐一个肾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将来唯一的肾受到损伤,那 会危及生命。医生让他慎重选择,他肯定地说:“我一定要救自己的妈妈,反正我是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的,给我妈捐一个,就当是又回去了,物归原主。”
手术很成功,并且他的肾在母亲体内正常工作。
【小题1】划去刮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小题2】选择适合的关联词填在文中“ ”处。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即使……也……
【小题3】短文中哪句话表达了“物归原主”的意思,请用“-------”画下来。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对田世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

大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大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小题1】短文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描写了大兴安岭的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所产生的联想。
【小题2】下面词语中,不是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词语是(  )
A.温柔B.连绵不断C.形态各异D.盛气凌人
【小题3】品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绿”的语句,我想起了描写绿颜色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等。
【小题4】品读画线的句子,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_____”,接着把青松比作______,把白桦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绣花鞋。作者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美感。
【小题5】这篇短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短文试着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台天瀑

①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由峡显幽。春季□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日□树木葱茏□飞瀑流泉□秋到□层林尽染□红叶似火□冬来□银装素裹□冰清玉洁□

②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焦作云台山,领略了那壮丽秀美、独占一方、云雾缭绕的奇景。

③顺着人工建造的、陡陡的石阶,我们一步步地向上爬,走了三公里多,云台天瀑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放眼望去,巍峨的群山中间有一条白色锦缎挂在远处,底下还漂浮着一层白雾。我的耳边传来了阵阵的水声,如海啸,如雷鸣,像千军万马滚滚而来。不用说,那如雷的响声是云台天瀑发出的。

④我们走得更快了,那如雷的水声越来越大,终于,我们来到了天瀑下。举目观望,雪白色的瀑布,好像千万缕柔软的银纱,飘动在山崖上。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小水珠细如尘烟,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间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那水注入池中,激起的水雾,又像婚纱那样朦朦胧胧,宛如海市蜃楼一般,真是一幅奇妙而神奇的自然景观。瀑布脚下是一潭绿幽幽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荡漾,仿佛无数碎银在水面上回荡。池里的水草,被水拥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那纤细的腰肢。

⑤云台天瀑并不宽,细细的,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仰望瀑布,但见它上吻蓝天,下蹈石坪,宛若银河飞落,犹如玉柱擎天。我靠着栏杆,驻足观赏。一会儿,脸上就被瀑布溅出的水花喷得湿润润的。

⑥听导游说,这个瀑布落差314米,号称“华夏第一高瀑”。它从上方飞流直下,并在人耳边留下那种如梦幻般的声音。旁边那奇形怪状的石头、翠绿色的植物,与这激起层层白浪的瀑布融为一体,造就了一方人间仙境。

⑦我站在瀑布脚下,久久不愿离开。我被云台天瀑那与众不同的景观深深地陶醉了。

【小题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A、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
B、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第①自然段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小题3】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中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小题4】摘抄第④自然段中描写瀑布、水珠、水雾形态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读短文,回答问题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 )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 )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小题1】在括号内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小题2】简洁写出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两个原因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有很多。请举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

朝阳和夕阳为什么都是红色

早晨,我们常常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我们在西边的天空看到的太阳满脸是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一样; 而中午的太阳,却发出炽白炽白的光芒。早晚的太阳为什么总是红红的呢?

有人告诉我们,太阳的红色是“染”上去的,是大气给太阳“染”上了红色。你感到奇怪吗?也许你会问,大气本身没有颜色,怎么会把太阳染红呢?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你记得这样一句诗吗?这里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只有当这七种颜色的光一齐射过来时,我们的眼睛看上去才觉得太阳光是白色的。可太阳的七种光线有时并不是一齐射到同一块地面上来的,因为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很厚很厚的大气层,我们的眼睛是透过这大气层才看见太阳光的。大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气层内包含着数不清的气体微粒、灰尘和小水滴。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它们会把一部分阳光散射开来,把另一部分阳光挡回去。

清晨和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的大气层比直射时要厚得多,除了红色和橙色,其他颜色的光都被散射了,所以我们看到了红彤彤的朝阳和夕阳。而中午阳光直射,通过的大气层相对薄一些,阳光的力量又强,七种颜色的光线一齐射到地面,我们见到的就是炽白的阳光了。

【小题1】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
【小题2】下列有关太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是红色的。B.太阳光是白色的。
C.太阳光是无色透明的。D.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
【小题3】第3自然段中“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中的“这些小家伙”不包括(   )
A.气体微粒B.灰尘C.小水滴D.七种颜色的光线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午的太阳会发出红红的光。
B.早上太阳光可以一齐射到地面上。
C.大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
D.太阳光的颜色不受大气层的厚度的影响。
【小题5】朝阳和夕阳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
A.因为阳光的力量很强,所有的光线都可以射到地面上。
B.因为大气层很薄,所有的光线都可以一齐射到地面上。
C.因为太阳本身就是红色的。
D.因为清晨和傍晚,太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只有红色、橙色的光线可以射到地面上。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