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本文题目,告诉了读者本文写作的主要的内容,即桥梁事业发展的远景蓝图,也告诉了读者本文内容的时态特点,即未来时,是想象中的,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6-03-16 04:2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短文阅读

“0”的突破

1984年7月29日,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了。

身穿绣着“中国”两个大字运动服的许海峰紧(  )手枪,神色庄严地站在40号靶位上。在他眼前,靶心上最小的“○”型圈,就像52年来那个令人屈辱的“0”字。“击碎它!击碎它!”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他稳稳地把枪(  )过头顶,又慢慢直臂(  ),猛然间(  )扳机——“砰!”“砰!”一个个红色的“10”字在记分表上延伸……许海峰发挥出色。

众多的世界名将都参加了这次比赛。在许海峰的挑战面前,他们哪肯示弱?比赛争夺得十分激烈。打完前五组,赛前夺魁呼声最高的瑞士名将斯卡纳克尔发现自己仍比许海峰落后两环,就憋足了劲,要在最后一组射击中超过许海峰。

最后的决战来临了。许海峰前三枪打得不错,可是第四、五枪都打了8环。斯卡纳克尔趁机赶了上来,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许海峰显得非常镇定。他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又走上靶位。只见他轻松地左手插兜,右手握枪,一双大眼睛闪出必胜的光芒。“砰!”“砰!”“砰!”三发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10环!”“10环!”“9环!”——胜利了!许海峰最终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的冠军。

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了第一块金牌,实现了“0”的突破,为祖国争了光。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徐徐地升上了洛杉矶的上空。国际奥委会主席亲自为许海峰颁发了金牌,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小题1】文中的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举 下落 握 扣动B.握 举 下落 扣动C.握 举 扣动 下落
【小题2】在第2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许海峰心理活动的句子。
【小题3】“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许海峰表现得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短文中可以看出许海峰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奥委会主席为什么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联系全文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
放爱一条生路
2004年12月26日,一堵白色的
水墙从地平线上正向泰国克拉比岛附近的哈特莱雷海滩逼近,海滩上的人们预知将有不妙的事情发生,纷纷向海岸奔逃。但有一个叫卡琳。斯瓦尔德的女子却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迎着巨浪奔跑,向距离她有200米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尖叫:“快上岸!快上岸!”游客们向她大声呼喊:“快离开海滩!快离开海滩……”可卡琳根本不听游客的喊叫,因为在那边有她两个孩子还在玩耍,她要去救孩子。随后,那女子就让巨浪吞没了。
人们以为卡琳及家人没有救了,让海浪卷跑了呢!但十分钟后,人们发现卡琳及家人让海浪卷到了一块高地上,全都活着。人们都感叹这是一个奇迹,因为在卡琳及家人呆过的这个海滩上,至少有200名游客死亡。
在泰国普吉岛海滨,海啸来临的时刻有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母亲吉莉正和两个孩子在一家旅馆的游泳池玩耍,她知道,在这危险的时刻她不可能同时保护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她必须放弃一个孩子,在这极短暂的时刻,她终于决定放弃大儿子拉奇。这时,海啸来了,将他们淹没了。
人们以为拉奇没救了,可奇迹发生了,海啸过后,有人在旅馆的一扇房门后发现了拉奇,他幸运地活着。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只要你心中充满爱把爱化成行动的力量,在人们看似绝望的悬崖上,也能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也能找到救命的稻草。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超自然的。连上帝也为那些勇敢无私付出爱的人动容,在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刻,上帝就为爱放了一条生路。
(1)一锤定音(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méi mò) 奇(jíjì)
将(jí  jì)  馆(lǚ  lǔ)
(2)找朋友。4分
(1)近义词:感叹——(   )
来临——(   )
(2)反义词:伟大——(   )
短暂——(   )
(3)句子变变看。4分
①她终于决定放弃大儿子拉奇。
缩句:
②这是故事。
扩句:
(4)“快离开海滩!…”这句话应该用(   )语气读。2分
A伤心B焦急  C恳求D赞美
(5)文中发生的奇迹是:6分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下雨了,飘飘洒洒的雨丝儿,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儿。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许多多花花绿绿的伞。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以外的镇上去上学。学校没有住宿,只好来回走读。当走读生,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的半路上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天,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卖土布贴补家用,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能有钱给我买伞吗?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娘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当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作者认为自己说的什么话不懂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1)
(2)
2.仔细阅读第6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母亲操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作者于心不忍的句子。
3.母亲买回了伞,作者为什么先是惊喜而后却流泪了呢?

4.为什么作者带着这把伞,就觉得母亲仿佛在身边呢?

5.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