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一分钟演讲
①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降了半旗致悼。
②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完了。”
⑤他说完转身就走,广场上只留下了那些哑口无言的外交官,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多音字组词。

2.写出反义词。
罕见——( ) 聚集——(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哑口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第②节中“是非常罕见的事”的“这”指____________。
(2)第③节中“你们却为降半旗”的“他”指____________。
(3)第④节中“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的“她”指____________。
(4)第⑤节中“说完转身就走”的“他”指____________。
5.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决定为周恩来下半旗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0 09:49: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

泉城

①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②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līn)到了水面上来。

③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④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⑤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太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⑥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小题1】读完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写了济南七十二泉中的__________、五龙潭、_______和趵突泉。如果不认识“趵突泉”的“趵”字,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
【小题2】短文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先抄写其中的四个,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①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②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
③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④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用“○”圈出三个描写泉水流动的字。同样是描写泉水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第二个“老虎”不是真的老虎,所以要加上引号;第③句中的“咕嘟咕嘟”是表示声音的,一般也要加上引号;第④句中,“泉城”已经成为济南的代称,所以也要加上引号。那么,读下面三个句子,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引号。
① 教 室 里 很 安 静 ,只 能 听 见 哗 啦 哗 啦 翻 书 的 声 音。
② 那 只 先 出 来 的 幼 龟 ,原 来 是 龟 群 的 侦 察 兵 。
③ 罪 恶 的 子 弹 还 威 胁 着 娇 嫩 的 和 平 之 花 。

同类题2

阅读理解。
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
“在大家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的时候,我想给你们一点提醒。”教授敲了敲讲台。今天他两手空空没有代书和讲义,“而且因为大家未必识庐山之真面目,所以过于自信有时会导致一种狭隘。”
这句话分量有点重,学生们开始注意教授。黑板上教授写下“中学到大学”几个字,问:“知道它的意思吗?”
学生们笑了,没有人回答,是不屑于回答。教授说:“的确太简单了。”然后转身添了“都没有的知识”几个字,问:“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念一下?”
学生们仍然在笑没有人愿意站起来当“小学生”。教授只好自己念:“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然后解释,“是的,你们的学历令很多人羡慕,但是,学历与学问是两个概念,后者的内涵实在太广阔了……”
学生们又开始聊天,交头接耳:谁谁进党政机关了,谁谁应聘与某某大企业了,谁谁准备去南方……教授忽然提高嗓门:“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全局震荡!”
学生们一惊,都抬起头,教授见大家注意力集中了,笑眯眯地在在那句话前加了一个“从”字,有学生轻声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教授立即指着他说:“这位同学,请你读出这句话,注意断句。”
学生站起来,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念道:“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其他同学呵呵笑。教授问:“难道他念得不对吗?”学生们仍然呵呵笑,兴致盎然且轻松。
教师环顾四周见没有人答话,叹了口气,扔掉粉笔:“唉,形成思维定式了,不利于面对充满变数的世界。”这时有个同学反问:“难道他念得不对吗?”教授断然回答:“只对一半!”台下的人再次提起精神,盯住教授开始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知识!”
台下一片宁静。教授得意地诡秘一笑,走下讲台:“诸位,很抱歉!作为一名中文教授,我竟然在与各位道别的时刻玩了一次小学生的文字游戏——不过,我用心良苦,因为你们即将面对的世界的确充满了——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而你没有必须——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台下的学生纷纷起立,向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交头接耳:
兴致盎然: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震荡——      诡秘——   
环顾——      热烈——   
【小题3】“因为大家未必识庐山之真面目”这句话缘自   朝诗人 中的一句诗   
      
【小题4】教授通过这样一句话,想告诉同学们的道理是(    )。
A.同一个句子,停顿不一样,意思也就可能不一样了。
B.世界很复杂,充满变数,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
C.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全局震荡!
D.做人要谦虚,还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只有对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同类题4

阅读练习。
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对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地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我……我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一面回答,一面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1.从文章中找出一对近义词,一对反义词。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2.从文中选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小马(   )地问    小松鼠(  )地说
老马(  )地说
3.读一读,想一想。
(1)老牛说水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说水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马自己试过以后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它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查询“微博”账户。

(材料三)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时候,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低头玩平板电脑,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了。崔先生家里发生的这个事儿,引起网友的讨论,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相对无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潮流。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长期低头,也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拉伤,或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头晕,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凸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了因为过度用眼和环境光线不足等诱发眼部、颈椎疾病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小题1】现如今有多少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  )
A.59%B.16%C.100%D.14%
【小题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每则材料分别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说你如何理解“人际”抵不过“人机”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为了更好地处理科技产品与学习的关系,学校开展了“我与你——科技产品的爱恨情仇”系列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材料,谈谈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