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疑神疑鬼
夏首之南有人焉,日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霄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注释:
①夏首:古时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
②涓蜀梁:人名。
③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
④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⑤伏鬼:趴在地上的鬼。
⑥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
⑦立魅:站着的鬼怪。
⑧背:转身。背转身就跑。
⑨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
1.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_________,他是一个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人。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结果,_________。
3.在横线上摘录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2 11:4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读下面句子,体会句意。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小题1】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
A.在困境中,想想曾经美好的事情,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困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使人坚强。
C.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小题2】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
A.母亲这样问,是因为她多次昏过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记忆。
B.母亲这样问,是为了提醒“我”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C.母亲这样问,是因为她想确定一下父亲被害的时间,并让“我”将这个时间和对敌人的仇恨铭记在心。
【小题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
A.“五湖四海”是指祖国各地。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中的人无论来自什么地方,都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解放全民族而走到一起来的。
B.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中的人有目标、有方向,所以不怕批评,十分团结。
C.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革命队伍的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