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海滩上,银光闪闪。许许多多光滑的卵(ruǎn  luǎn)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晒太阳。我们弯下腰,拾起美丽的贝壳。
看,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折扇(shān  shàn),真漂亮!说不定是海妈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shān  shàn)风用的呢!
瞧,一个细长的螺蛳壳,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这一定是海妈妈留给我们吹号用的!
1.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读一读课文里描写贝壳的词语,再写两个。
五彩的贝壳 美丽的贝壳    ______的贝壳    ______的贝壳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海滩上,________________。许许多多________的卵石,________的贝壳, ________在一起________。我们拾了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1 03:0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拓展阅读。
儿童团团长海娃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这是十分重要的信。他便赶着一群羊做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了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
海娃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小题1】从哪里看出这封信很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灵机一动”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当海娃再次被鬼子抓回去之后,海娃又想出了什么办法送信?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小题4】通过海娃送鸡毛信的整个过程,你看到了海娃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