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溪水和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说:“你还是绕远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仍然唱着歌儿,欢快地流着。
(1)写出短文中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保护——( ) 欢快——( )
(3)按照原文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①石头的棱角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溪水后面的伙伴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对的画“√”,错的画“×”)
A.石头虽硬,却禁不住溪水的冲刺。 ( )
B.溪水的本领大,胜利了。 ( )
C.做任何事,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勇往直前,克服困难,一定能成功。
( )
D.石头骄傲,骄者必败。 (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5 06:29: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小音乐家杨科》(有改动)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
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小河边去做笛子。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村上的更夫常常看见扬科悄悄地躲在乡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旅店里有人在跳舞,有时候传出脚踏地板的声音,有时候传出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
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他常常在黄昏的时候拉。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悄悄地从草堆边爬过去,爬到食具间门前,门开着,小提琴挂在正对着门的墙上。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让他瞧个清楚。
一天傍晚,食具间里一个人也没有。扬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扬科已经进了食具间。他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但是恐惧愈来愈紧地抓住了他。在草堆后面,他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可是在这儿,他觉得自己好象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扬科身上。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忽然屋角里有个睡得迷迷糊糊的声音在粗鲁地问:“谁在那儿?”扬科憋着气。有人划了根火柴,蜡烛亮了。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烛光在窗户里闪动,院子里闹哄哄的。
第二天,可怜的扬科给带到管家面前,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怎么处置他呢?把他当作小偷惩办吗?孩子太小了,几乎站也站不稳,还用送到监狱里去吗?管家最后决定:“打他一顿算了。” 管家把更夫找来,对他说:“带他去,打他一顿。”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象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象一只被抓住的小鸟。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扬科挨了一顿打。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
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1)为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yán zhān )   演(zòu zhòu)
弱(róu yóu) 惨(qī    pī)
(kǒnɡ gǒnɡ)   桃(yīnɡ īnɡ)
(2) 为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微——    轻快——
瘦小——    黄昏——
(4)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 )
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 )
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 )
(5)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无法抗拒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人们把扬科叫做“小音乐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音乐家杨科的结局是悲惨的,那是当时波兰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今天的你生活在幸福中,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的业余爱好。你有哪些爱好,下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多看了一眼
我年轻时自(以 已)为了不起。那时候我打算写一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错,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味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当我(绕 饶 挠)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子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予变成一个百折不(绕 饶 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 已)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才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或作结论了。多亏那天我多看了一眼。
1.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有——( )    勤劳——( )    慎重——( )
3.文中写作者看了老人“两眼”,分别看到了什么?请用“ ”划出这两个句子。
4.填空。
“多看了一眼”不仅让“我”看清楚老人是一位__________,感到他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且使“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新天地。
美丽的南湖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日,我去南湖浏览。远远望去,一座横贯南湖的大桥,像一条巨龙卧在水面上。雄伟、坚固、巨大的白色的桥墩,是用水泥和钢筋长成的,宽阔的桥孔可以通船。天蓝色的桥面上雕刻着白色的海鸥,它们张开刚劲有力的翅膀,仿佛要振翅飞向远方。我不禁为建筑者高超技艺拍手叫绝。
我沿着南湖的浓阴漫步,一缕缕阳光透过繁密的树木射进来,形成五光十色的光环。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着,高声地唱着。草坪上花香四溢,各种花开得正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有翠绿的小草,它们的芳香和美丽引来不计其数的蜜蜂、蝴蝶、蜻蜓……这些小生灵,愉快地在花间玩耍,大概因为只有这里才是它们自由的天地吧。
再看湖面,有时候水平如镜,岸边的高楼、绿树倒映在水面上,相映成趣;有时候飘过来一阵风,只见水面粼粼,高楼绿树的影子被微风摇碎了。湖里很多人在划船,小船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显得那么悠闲。
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脱口而出:“南湖的景色真美啊!”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请你抄写四个短文中的四字成语。并选出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纪念白求恩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 )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 )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枕。
他(    )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    )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逝世于中国河北唐县黄古口村。12月21日,***同志写下了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鼓舞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走向辉煌。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语语。
热忱:  
【小题2】“毫不利己。”中的“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当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可以组词  
【小题3】在括号里填上正确关联词。
不仅……还 为了……于是 一……就 因为……所以
【小题4】指出下面句子中“保”的意思。
a.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
b.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
c.负责。
①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  )
②白求恩保证:我愿意花每一分钟去救治每一个伤员。(  )
【小题5】写一写你从下面的句子给你的感受。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

【小题6】本文主要表现了白求恩医生      的崇高精神。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