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9-07-12 07:4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关的答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房四宝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刀赴会”“败走麦城” 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托尔斯泰
B.《童年》——高尔基——苏联——阿辽沙
C.《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星期五”
D.《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李逵
同类题3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他曾与苏轼齐名,世称__________。
2.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代 ,“清平乐”是______名。
3.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4.“春归何处?______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之情。表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5.“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诗中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上阕写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7.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
同类题4
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
著作、作者连一连。
《史记》 班 固
《国榷》 谈 迁
《汉书》 司马迁
《资治通鉴》 刘 向
《战国策》 司马光
同类题5
根据提示填空。
(1)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来形容。
(2)长江与____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写出有关长江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积累运用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