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诚信
碾过几十米的碎石路后,吉普车的欢快轰鸣声戛然而止,我们一行停在荒无人烟的山溪边。
开车的朋友用极其懊恼的神情向我们宣布:没油了。
按说,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被困在清凉的小溪边,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但是,天色渐晚的情形和空无一人的荒野让我们毫无游趣,只有焦虑和担心。
一个偶尔路过的乡下少年成了我们的救星。由于口音的差距,说了几遍,他才弄懂我们的意思,遥指着山那边说:“加油站倒是有,可是要翻山过去。”朋友拿出一只塑料桶,请求少年去装满汽油回来,可以给他报酬。
少年犹豫好久,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他的要求:“给我五块,我会跑得很快。”
等少年走远后,朋友才说,真是穷惯的孩子,别说五块,他就是开口一百块,我们也会答应的,谁愿意在山沟里过夜。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太阳即将从山头落下去。我开始紧张起来,忐忑地问:“他不会拿了那张五十的票子一去不回吧?”这句话让我有些后悔,其实大家都在担心同样的事情,就差说穿而已,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绝望了。
我设想着两个场景:少年拿着五十元,在向伙伴炫耀;而漆黑的夜里,我们在吉普车里艰难度夜,满心恐惧……
他来了随着这振奋人心的呼喊我们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由远及近跑来跑来
少年擦着头上的汗水,把桶递给我们,他为自己来晚的事实辩解:“山路很难走,而且……”随即,我们看见了他那被荆棘挂破的腿,鲜血直流……
他用几千米跋涉只换来五块钱,就是在我们极力的怂恿下,他一分钱也没多拿。我想起刚才的担忧,至少,这是对一个乡下少年的玷污。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
(2)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
2.给短文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短文结尾处这样写道:“我想起刚才的担忧,至少,这是对一个乡下少年的玷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7 03:23: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下雨了,飘飘洒洒的雨丝儿,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儿。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许多多花花绿绿的伞。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以外的镇上去上学。学校没有住宿,只好来回走读。当走读生,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的半路上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天,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卖土布贴补家用,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能有钱给我买伞吗?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娘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当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作者认为自己说的什么话不懂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1)
(2)
2.仔细阅读第6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母亲操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作者于心不忍的句子。
3.母亲买回了伞,作者为什么先是惊喜而后却流泪了呢?

4.为什么作者带着这把伞,就觉得母亲仿佛在身边呢?

5.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同类题3

拓展阅读。
敬重卑微(节选)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在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卑微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小题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用“√”标出来。
【小题2】画“________”的句子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小题3】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面的哪句话相照应?用“________”画出来。
【小题4】 “卑微”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些相关的人和事?请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快乐阅读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以来就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 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 “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科学家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鸡蛋捏不碎的问题, 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亮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小题1】变换句子。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科学家从蜻蜒、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你的生活实际,写写我们身边哪些发明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而制作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带有红色花纹的石子就问妈妈这是什么石子妈妈说这是雨花石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46年的一个夏日,天快要亮了。一辆黑色的囚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冈上停了下来。从车上押下一个被绑着的人,这人被拷打得满身是血,但他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然后,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了爸爸的身上。敌人恶狠狠地把小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小男孩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他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这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说:“孩子,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父子俩向敌人投去轻蔑的目光。

敌人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男孩被敌人拖走了。

这天晚上,这个男孩在敌人的拷打下,什么也没说。敌人只好把他赶出了监狱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到了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妈妈讲完了故事,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脑海里。玲玲又看了看桌子上摆着的几颗红色花纹的石子,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小题1】在短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小题2】文中画“——”的句子是对人物______________(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男孩对敌人非常憎恨。
B.男孩不愿离开爸爸。
C.男孩宁愿和爸爸一起被杀害,也不向敌人屈服。
【小题4】“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轻蔑的目光”,“爸爸”是对(   )感到欣慰。
A.临牺牲前还能见到自己的儿子
B.自己的儿子没有向敌人屈服,斗争一定能够胜利
C.能够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牺牲
【小题5】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为什么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