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八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三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试提出面对日趋加剧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该县应采取的合理化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3-28 07:4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PM2.5浓度走势。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两日的PM2.5 浓度
A.最高值出现在29日18--20时B.最低值与午后强对流天气明显对应
C.变化原因是暖锋过境致污染物沉降D.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
【小题2】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蓝色预警”是指预测未来1天出现“五级重度污染”。根据环保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AQI在201至300之间为“五级重度污染”,在300以上为“六级严重污染”。提示公众做好“戴口罩”等健康防护,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运动。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蓝色预警”是指预测未来1天出现“五级重度污染”。根据环保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AQI在201至300之间为“五级重度污染”,在300以上为“六级严重污染”。提示公众做好“戴口罩”等健康防护,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运动。雾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现之一。关于北京雾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多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
B.秋季受副高控制,工业生产及尾气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
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防止雾霾的发生

同类题3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雾霾的组成物质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为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它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于柴油车辆的尾气、燃煤等所排放的颗粒。

第二类为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材料四:雾霾污染也曾困扰伦敦,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雾日”年均多达50天。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此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各种交通污染、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在科技手段上,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上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的异同。
(2)上海在2013年1月14日至15日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灰霾天气,分析形成灰霾天气的大气条件。
(3)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怎样的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
(4)结合污染物和伦敦治污的启示,谈谈该如何治理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