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吴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即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祠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娄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之。
——沈宠绥《度随须知弦索题评》
材料二 “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良辅对昆腔做了怎样的革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昆腔首次登上戏曲舞台的剧作及创作者。
(2)围绕材料二中对“规范”的认识,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相应规范的出现使昆曲成为了“近代百戏之祖”,论证“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②以清中叶“花雅之争”,论证“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具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以至昆曲日趋衰落。(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