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下表是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据此可知
问题
数据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
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么?”
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A.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可
B.被调查者多数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社会主义思潮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被调查人群多数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29 10:0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2年魏源著成《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出现质的飞跃。1902年,梁启超撰《新史学》,是近代史学演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他激烈地批判旧史,其理论基础是国民意识和进化观念,宣告从理论到方法迥然不同的新史学时代的到来。1929年,郭沫若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近代史学因而出现第三次飞跃。他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此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主流。
——整理自陈其泰《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
评析材料中近代史学的飞跃(任意一次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段
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
19世纪40—50年代
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
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在爱国基础上,“究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
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20世纪初
孙中山不但提出了三民主义,还将三民主义发展为一个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造合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
20世纪上半叶
***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相关知识点
文化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