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文明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融合中共同成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材料二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它导致的结果有哪些?

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5年

世贸组织建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0-03-24 08:48: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