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0-26 11:5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呼唤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不过,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之前,中国粗离婚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离结比(离婚数与结婚数之比)为38%。其中,黑龙江省以63%的离结比排名全国第一,天津市、吉林省以62%并列第二,辽宁省以54%排名第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之前,中国离婚率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社会的角度评价离婚现象?
同类题3
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查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同类题4
近年来,在“低碳出行”的倡议下,新型有轨电车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宠。但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 )
A.西方工业革命成果早已传入
B.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
C.交通运输业已经近代化
D.中西方文化冲突严重
同类题5
19世纪80年代初,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连“洋人之侍僮马夫辈,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上海的妇女,更是以香水、墨镜、洋烟为时髦用品.就连文士王帽也经常以“晶(玻璃)杯、洋皂,赠送朋友”。这表明,当时
A.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
B.逐新趣异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
C.开埠通商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
D.西学东渐推动社会的重大变革
相关知识点
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