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人文之河。近年来,黄河流域沐浴新时代的文化煦风,致力于让黄河文化“立”起来:积极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延续黄河遗存;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精品博物馆,讲好黄河故事;战略布局,打造强劲的黄河文旅品牌……这为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交出了一份会意和抵达的新“答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某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
“企业家”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在1800年首次提出。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治,社会领域工作的情况非常普遍,且卓有成效。因此,不断有人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家来说,首先应该有工匠精神,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宽容等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之义,甚至做一个合格的服务者也是企业家应有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凝聚崇尚创业创新的正能量,能够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