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
-1
,培养时间为2天,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H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种群蜜度/个mL
-1
0
0
153
160
168
172
133
125
A.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
B.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
C.需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04 11:39: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类题2
为了测定食性相似的甲、乙、丙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某同学进行了三组实验(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培养液的体积为30mL且饲养条件相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1:甲、乙分别在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
组2:甲、乙在同一容器中饲养,数量变化分别如图曲线B、F
组3:乙、丙在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的少,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组1实验中,第40天时乙的种群密度为20只/mL
B.组1实验中,甲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C.甲、乙竞争的结果是甲占优势,乙处劣势,乙、丙竞争的结果未表现两者相互抑制
D.自然界中类似于组3的生物分布状况,有利于动物充分利用食物等生活资源
相关知识点
稳态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