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的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______。(
32
P/
35
S)
(2)实验的第二步是用_____________侵染细菌。
(3)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此现象说明噬菌体的_________侵入到是噬菌体的遗细菌体内。经检测发现子代噬菌体中也有放射性,证明_________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实验题 更新时间:2020-03-28 08:1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
B.用RNA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后再去感染烟草叶片,烟草会出现病斑
C.将S型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再与R型菌混合,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
D.可以分别用
14
C和
18
O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来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类题2
由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可知,该T
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蛋白质
C.RNA
D.多糖
同类题3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
32
P和
35
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用
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绝大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不含
32
P
C.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一样的,均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
2
噬菌体颗粒
D.该实验也可以选择
14
C和
15
N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T
2
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同类题4
用
32
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
32
P 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 DNA
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体一样只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同类题5
下列有关遗传学试验、伴性遗传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B.赫尔希和蔡斯用含
32
P和
35
S的培养基培养T
2
噬菌体并对其进行标记
C.伴性遗传均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
D.人类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即无红绿色盲基因,也无它的等位基因
相关知识点
遗传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