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
组别
| 亲本果蝇
| F1果蝇的表现型
| 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
| m
| +
| m
|
Ⅰ
| A
| 野生型
| +
| +
| 762
| 242
| 757
| 239
|
Ⅱ
| B
| 野生型
| +
| +
| 312
| 101
| 301
| 105
|
Ⅲ
| C
| 野生型
| +
| m
| 114
| 104
| 111
| 102
|
Ⅵ
| D
| 野生型
| +
| m
| 160
| 151
| 155
| 149
|
(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_______________性突变果蝇。
(2)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
1和F
2果蝇的眼色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
(3)突变体C和D的突变位点都在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
①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
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②又进行“♀B×♂C”杂交,发现F
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
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
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
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在F
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③再进行“♀C×♂D”杂交,发现F
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再让F
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
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
l________性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有部分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