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下图)。太湖蓝藻往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边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 000人左右。
材料三 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但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的发生和水污染有关。引起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原因造成湖水中________等物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9-05 08:5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已知某细菌的两种突变类型细菌Ⅰ和细菌Ⅱ的营养条件和菌落特征都相同,但细菌Ⅰ能分解有机物A而不能分解有机物B,细菌Ⅱ能分解有机物B而不能分解有机物A。现有这两种类型细菌的混合液样品,要将其分离,有人设计了一种方案,部分操作步骤如下图。

(1)步骤一使用的是________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以利于对不同菌种进行分离操作。
(2)步骤一采用________法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形成单个、独立的________,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要进行上述接种操作,必须在________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
(3)步骤三中,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当培养液中检测出如下的实验结果,其中能说明培养液只有细菌Ⅰ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A与B含量都明显下降
B.化合物A含量明显下降,B含量基本不变
C.化合物A含量基本不变,B含量明显下降
D.化合物A、B含量都基本不变
(二)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3)该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从该角度看,应属于________的生态工程。
A.物质循环利用
B.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4)种植业和________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两者结合的优化设计需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规律进行综合优化,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