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t
1
阶段甲种群数量快速增长,但仍然存在环境阻力
B.在t
1
时刻,若甲种群的数量为100,则t
2
时刻甲种群的数量为200
C.在t
3
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
D.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31 11:4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某地农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研究人员绘制出的
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开始的前15年期间,第10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多
B.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C.5~10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引起的
D.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一种生物防治措施
同类题2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同类题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大熊猫种群的 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
B.K 值就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C.该曲线与“J”型曲线相比,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等
D.对于家鼠的控制,应采取硬化地面、投放鼠药等措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 K 值以下
同类题4
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其原理或预期结果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鱼类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
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桑基鱼塘——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相关知识点
稳态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