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在实验室中,可利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铵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
3 + CO
2 + NaCl + H
2O ="=" NH
4Cl + NaHCO
3↓,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NaHCO3
| 6.9
| 8.1
| 9.6
| 11.1
| 12.7
| 14.5
|
NH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是因为
。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
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
3的产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