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化学

题干

(10分)在实验室中,可利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铵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3 + CO2 + NaCl + H2O ="=" NH4Cl + NaHCO3↓,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0℃
10℃
20℃
30℃
40℃
5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是因为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3的产率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5-10-26 04: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 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为____________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馏水。
(1)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说法A不正确
(2)探究2:【查阅文献】Ⅰ.苹果中含有多种酚和酚氧化酶,苹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7.5。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序号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在一块上滴加2至3滴FeCl3溶液
表面变为绿色
______________

再取两块,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另一块迅速浸入经过去氧的蒸馏水中。
前者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_________有关

另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块均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最后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前者经过一段时间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亚硫酸钠溶液能阻止苹果褐变
(3)问题分析:Ⅰ、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 NaHCO3溶液略显碱性,而NaHSO3溶液却略显酸性。NaHSO3溶液略显酸性是因为  
Ⅱ、0.1mol· 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