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选词填空,并赏析所选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掏 排)出九文大钱。
选____,赏析:________
(2)他从破衣袋里   (摸 拿)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选____,赏析: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27 06:50: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比较阅读《孔乙己》《范进中举》,完成下列各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已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祆,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小题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小题2】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用字准确生动,请结合语境体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1)他从破衣袋里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在塘里,起来,头发都散了……
【小题4】“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小题5】选文中多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笑,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课内文章,回答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藤野先生》

【小题1】试赏析划线部分的句子。
【小题2】有人说,节选的这件事情和藤野先生没有关系,对人物形象也缺乏表现力,这个说法正确吗?

同类题5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②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③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④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⑤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⑥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小题1】选文写“看社戏”和返航夜景。看到了哪些“戏”?请加以概括。
【小题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两句话中“踊跃”词性完全相同。
B.“打仗”“翻筋斗”“赤膊”““蛇精”“跳老虎”等,富有冒险意味和猎奇色彩,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也正是“社戏”之“好”的内涵所在。
C.中国戏曲的各种角色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分为:生、旦、净、丑。选文中的“老旦”就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D.“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土财主”家眷的轻蔑,符合儿童的心理。
【小题3】根据课文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拔    回转  点退   驾起B.驾起  点退  回转  拔
C.回转  点退  驾起   拔D.拔    点退  回转  驾起
【小题4】理解下面句子内涵,任选一句,按要求品析。
⑴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是横笛,很悠扬。(结合全文,说说“又”字的表达作用。)
⑵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