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已,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翁忽。 (忽然)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之。(以……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D.其境过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3】选文第②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澈?第③段写谭水的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2 02: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B.欧阳修滁州(谪:被贬官)
C.醒能述文者(以:因为)
D.既老衰且病(而:又,并且)
【小题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B.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C.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D.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小题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同类题2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②,大块③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高谈转清。开琼筵④以坐花,飞羽觞⑤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释]①逆旅:客舍。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逆:迎接。旅:客。②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③大块:大地,大自然。④琼筵: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⑤羽觞: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3)幽赏未(______________) 
(4)有以也(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欣起行 后知生于忧患
B.开琼筵坐花 请军礼见
C.念无与乐者 欢几何
D.自康乐以来   独惭康乐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小题4】(甲)写夜游,(乙)文写夜宴,结合内容说说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小题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 无丝竹之乱耳B.云归岩穴暝 太守归宾客从也
C.野芳而幽香 舜于畎亩之中D.锦鳞泳 滁人
【小题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夫”读为“fū”)
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香)
C.泉香而酒洌 (洌:清洌)
D.伛偻提携 (伛偻:驼背,指老人)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4】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