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无聊的时候我会像鸭子一样,一个猛子扎到水的下面去,睁开眼睛,在水韭菜的中间鱼翔浅底。那个世界是水做的,空气一样清澈,空气一样透明。  我是一只光秃秃的鸟,我还是一朵皮包骨头的云。
①可是鱼虾们不一样,它们的泪水是一串又一串的气泡,由下往上,在水面上变成一个又一个水花。
②当我停留于水面上的时候,我觉得我飘浮在遥不可及的高空。
③我们在空气中呼吸,而那些鱼在水中呼吸,它们吸进去的是水,呼出来的同样是水。
④不过有一点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哭了,我们的悲伤会变成泪水,顺着我们的脸颊向下流淌。
A.③①②④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12-27 10:4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滑一刀
刘建超
“滑一刀”是酒城有名的外科大夫,“滑一刀”的大名叫滑儿。
滑儿出身贫寒,儿时家境极差。父母辛苦工作,勉强维持个不饿肚子。母亲操劳过度,在滑儿五岁的时候,得了重症。因无钱医治,只得在家硬挺着。母亲临终前,捧着滑儿的小手,放在嘴边轻轻地亲着,说:“孩子,长大了当医生,给老百姓治病。”又对滑儿的父亲说:“再苦再难,也要供滑儿上学读书。”父亲外出打工,把滑儿托付给堂兄。父亲愿意做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只要工钱给得高。
滑儿上学后,聪颖勤奋,成绩一直在学校里拔尖儿。考大学时,滑儿的成绩可以上最好的学校,可他却填报了一所医学院。他忘不了母亲临终前那期待的眼神,他也知道,如果当年家里有钱,母亲是可以去医院做手术的。
滑儿大学毕业,成绩优异,保送做了全国著名医学教授魏征的研究生。毕业后,滑儿放弃了考博和留在京城任教的机会,申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酒城。
滑儿被分配在酒城医院。虽然滑儿是院里唯一的硕士生,但在论资排辈的医院里,滑儿只被分配去做些割阑尾之类的杂耍手术。滑儿对什么样的小手术都极端认真负责,对患者温暖有加,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和红包。
滑儿参加工作第二年,出了一个事。当时省里的一位副省长到酒城农村视察工作,结果在崎岖的小路上发生了车祸,人被送到酒城医院时已昏迷不醒。病情危急,加之伤者的特殊身份,医院没人敢做主处置。院长只得向市急救中心求援,可无论是把病人送去还是等专家来,都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滑儿是当班医生,查了病人的情况后果断地说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半小时后就来不及了。看到周围疑虑的眼光,滑儿自信地说,手术我来做,一切后果我来负责。
结果滑儿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从市里赶到的专家都啧啧称奇。病人也很快康复,临行前拉着滑儿的手说:“我看你就是名副其实的滑一刀啊!”“滑一刀”的名号很快传遍了酒城的沟沟坎坎。
酒城有了“滑一刀”,来找“滑一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再重再难的病,只要让“滑一刀”划上一刀就能刀到病除,即使“滑一刀”划过一刀没能留住患者,患者家属也都无怨无悔,“滑一刀”每一天都被手术挤得满满当当。有几次市里省里要调“滑一刀”,酒城人都排起长队阻拦,患者当街跪倒一片,声泪俱下。“滑一刀”也就留下了。“滑一刀”的手术越做越多,越做名声越大,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就连省城的和外省的病人也慕名而至。
“滑一刀”的导师魏征专程到酒城来调研。魏征教授调阅了大量的病历,越看眉头锁得越深。傍晚,已经是副院长的“滑一刀”陪着导师在河边散步,看着沉默不语的导师,“滑一刀”说:“我知道老师不愉快的原因,有些手术是不需要做的,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也会达到相同的目的。”魏征看了“滑一刀”一眼,缓缓地说:“你只顾自己痛快地划一刀,可这一刀带给一些患者原本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你就心安理得?”“滑一刀”叹了口气,说:“老师,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我手中刀子的名气已经远远大于科学的道理了。”
第二天,魏征和“滑一刀”一起查房,对一位从外省来的病人家属详细说明了病情和治疗建议,说做手术意义不大,采取保守治疗更妥当些。没想到病人家属齐刷刷跪在“滑一刀”跟前,痛哭哀求,只要“滑一刀”给做了手术,什么后果他们都认了,不然就跪着不起来。魏征看着这场面,无奈地摇摇头。
没过几年,“滑一刀”的父亲患了顽疾。“滑一刀”向父亲说明了病情,建议采取保守疗法。父亲说:“滑儿,爹知道你说得在理。只是,你要是不给爹划上一刀,你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名声。爹不怕死,爹怕毁了你一世的名声啊。就算做做样子,你也得给爹划上一刀啊。”“滑一刀”给父亲做手术时,手竟第一次发抖,虽然只是拉开一刀就又缝合上了。
“滑一刀”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递交了辞职报告。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酒城留下的只有他手术刀的传奇故事。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描写运用了倒叙的手法,首先写滑一刀是酒城著名的医生,然后再回忆他求学的过程,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滑一刀的成名的不容易以及他的感恩之心。
B.“魏征教授调阅了大量的病历,越看眉头锁得越深。”此处用了神态描写,反映了魏教授的不满和疑惑的心情。
C.小说结尾,滑一刀的离开,是迫于人们找他做手术的压力,他怕自己的手再发抖,那样会让自己的手术出现问题,对不起患者,更对不起自己的手术刀
D.滑一刀到酒城工作,本来是大材小用,如果没有副省长的受伤住院,他只能永远的做小手术,那样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滑一刀,也不会有他的离开
E、本文描写紧扣现实问题,作者以滑一刀为线索,借他学医,从医,离开酒城医院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人们对有病就挂专家诊的思考。
【小题2】小说主人公滑一刀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联系全文作简要概括(6分)
【小题3】滑儿母亲临终嘱咐和父亲打工挣钱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现实社会中一些大医院往往专家号一号难求,滑一刀在文中说“手中的刀子的名气已经远远大于科学的道理了”,他的说法有道理吗,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
③《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④如果说,《诗经》中的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的屈原,则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⑦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⑧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选文有删节)
【小题1】从全文看,第①自然段中“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的含义是?
【小题2】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对这句话的解说理解准确的两项是是( )
A.屈原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伟大的个性一定会从这血泊中挺起。
B.屈原很执着的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种种委屈,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一个不愿屈服的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
C.《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D.屈原《离骚》等篇章中显露出的尖锐个性,是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邪恶势力激烈的抗争与反击。
E. 屈原的诗歌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是他把忠君爱国与坚持个性剥离、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纠缠之后的个人愤怒的喷发。
【小题3】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将这二者进行了比较。
【小题4】自选角度,对第五自然段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
【小题5】文中提到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你能举出一个诗经中运用比兴手法的例子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
寒食书事
【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桉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 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小题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