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的特殊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恐年岁之不吾与
C.反是不思,亦已焉哉D.何以伐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3-02 08:5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予序之。
盖自至和已后十余年间,公常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注】至于是非予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于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
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已。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本,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必将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也。
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今资政殿学士赵抃公为公之墓铭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元元:百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予序之属:嘱托。
B.则公言之不没:采纳。
C.或悉谏官御史合议肆言引:召集。
D.言正色危:端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范贯之奏议的“功效”的一组是(   )
①矫拂情欲 ②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③为之变命令,更废举     ④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 
⑤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  ⑥其从政宽易爱人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贯之官至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去世后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写墓志铭,曾巩为他的奏议集作序。
B.范贯之为官恪尽职守,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只要事关政治得失,皆在他谏诤之列。
C.本文不仅赞颂了范公的进谏精神,而且高度评价了仁宗的虚心纳谏,认为其胸怀如天一样广阔,能承传祖宗基业。
D.当时像范公那样以进谏为职责的谏官,皆是当时的优秀人才,但是奏议时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至于是非予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4分)
(2)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4分)
(3)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元凤,字申甫,徽州人。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端平元年,差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丁母忧。淳祐元年,礼、兵二部架阁,以父老不忍去侧,迁太学正,以祖讳辞,改国子录。轮对,极论世运剥复之机及人主所当法天者。理宗览之曰:“有古遗直风。”
六年,进秘书丞兼权刑部郎官。丐外,知饶州。郡初罹水灾,元凤访民疾苦,夙夜究心,修城堞,置义阡,宽诛求,察诬证。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曰:“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召奏事,辞,不允,迁右曹郎官。丞相郑清之久专国柄,老不任事,台官潘凯、吴燧合章论列,清之不悦,改迁之,二人不拜命去。元凤上斥清之罪,其言明白正大,凯、燧得召还。京城灾,疏言:“辍土木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移缁流泛滥之恩,以给颠沛之众。务行宽大之政,固结亿兆之心。”言多剀切。宝祐元年,荐名士二十余人,进尚书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仍兼侍读。亟辞,出关,不允。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充醴泉观兼侍读。度宗即位,进少保。三年,拜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吉国公,以言罢,依旧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乞致仕,不许。四年,罢观使,以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遗表闻,帝震悼辍朝,特赠少师。
元凤之在政府也,一契家子求贰令,元凤谢之曰:“除授须由资。”其人累请不许,乃以先世为言。元凤曰:“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今子所求躐次,岂先大夫意哉?矧以国家官爵报私恩,某所不敢。”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曰:“前日之弹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尽其才也。”所著《讷斋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程元凤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B.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C.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D.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拜特进/依前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此处“教授”和现在“教授”有所不同。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C.疏,奏章。亦指上奏章。上疏就是臣子向宰相分条陈述的意见书。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天子死曰崩,诸侯、王死叫薨,士死叫不禄,平民百姓就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元凤是遵守孝道的人,母亲去世为母守孝;与年迈父亲相伴而不去做官;避讳祖父的名号也不去做官。
B.政府驻地长出灵芝,程元凤认为是自己政绩好所带来的好运,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C.程元凤关心国家安危,为国分忧。开庆年间发生战事,他在亲笔奏章中谈到了笼络民心、注重赏罚、团结民兵等几件事情。
D.程元凤大公无私,任人唯贤。在他任职期间一位举荐过他的世交之子向他求官而未允许;被他弹劾过的人后来又提拔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轮对,极论世运剥复之机及人主所当法天者。理宗览之曰:“有古遗直风。”
(2)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曰:“前日之弹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尽其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