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而耻学于师
⑤不拘于时 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⑦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⑥/②④/③⑧/⑤⑦
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3-02 08:58: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节选自杨万里《林运使墓志铭》)
【注】①猘:zhì,猛犬。②祠禄:官名。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B.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C.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D.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建炎,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丁忧,古代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太夫人忧”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公果敢善断,有勇有谋。贼人想要侵犯城邑,他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带领士兵在贼人发动袭击时将敌人一举擒获。
B.林公处变不惊,虑事周详。漳州征兵,当守边之人因州郡拖欠餐钱而聚众闹事时,他不慌不忙,恩威并施,处理好了突发事件。
C.林公一心为民,体恤百姓。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他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南康、临漳每年的山泽收入全部捐献给百姓。
D.林公为官自律,清廉节俭。一天晚上办理公务结束,有人举着蜡烛送他到大门口,他却说这是公家的蜡烛,让人赶紧拿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
(2)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洁袭堤爵。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后与永安侯魏勤及功劳将军元屈等击吐京叛胡,为其所执,送赫连屈丐。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后得还国,典东部事。明元寝疾,太武监国,洁与古弼等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太武即位,奇其有柱石用,委以大任。及议军国,朝臣咸推其能。迁尚书令,改为钜鹿公。车驾西伐,洁为前锋。沮渠牧犍弟董来距战于城南,洁信卜者之言,以日辰不协,击鼓却阵,故董来得入城。太武微嫌之。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时议伐蠕蠕,洁言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群臣皆从其议。帝决行,乃从崔浩议。既出,与诸将期会鹿浑谷。而洁恨其计不用,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时虏众大乱,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停鹿浑谷六日,诸将犹不集,贼已远遁,追至石水,不及而还。师次漠中,粮尽,士卒多死。洁阴使人惊军,劝帝弃军轻还,帝不从。洁以军行无功,奏归罪于崔浩。帝曰:“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又洁矫诏事遂发,舆驾至五原,收洁幽之。
太武之征也,洁私谓亲人曰:“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洁又使右丞张嵩求图谶,问:“刘氏应王,继国家后,我审有名姓不?”嵩对曰:“有姓而无名。”穷验款引,搜嵩家,果得谶书。洁与南康公秋邻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余人。洁既居势要,内外惮之,侧目而视。籍其家,财产巨万。太武追忿,言则切齿。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东部事典:主管B.太武微嫌之微:没有
C.师次漠中,粮尽次:驻扎D.籍其家,财产巨万籍:抄没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正面表明刘洁“恃宠自专”的一项是(    )
①群臣皆从其议   ②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
③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   ④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
⑤洁阴使人惊军   ⑥内外惮之,侧目而视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3】对本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洁年轻时是个勇敢能干的人,他多次跟随皇上出征,被加官晋爵。后来被叛胡抓住后,他不屈不挠,直呼敌将的名字和敌将说话,不卑不亢。
B.在商议征伐蠕蠕时,刘洁提出广积粮,等待蠕蠕前来的方法,大臣们都赞成他的意见。但太武帝坚持要出征,没有采用刘洁的意见。
C.太武帝出征无功,其实是由刘洁私改诏书日期、拒绝追击敌人、暗中惊扰军队等造成的。后来刘洁想把出师无功的罪责推给崔浩,太武帝没有同意。
D.刘洁有谋反之心,他期望太武帝出师失利,然后他乘机当王;他还曾向张嵩求当王的图谶。后来抄没家产时,果然在刘洁的家中找到了谶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
(2)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贵粟疏

晁错

①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③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小题1】根据第①段,推断百姓“离乡轻家”“不顾廉耻”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2】第①段为什么不直接提出主张而提及“明主”的做法?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语义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昼夜勤作息
B.亡日休息  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C.养孤长幼在其中     云霞明灭或可睹
D.交通王侯  自可断来信
【小题4】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贵粟之道”的一组是(   )
①薄赋敛,广畜积 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   ④使民以粟为赏罚
⑤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⑥朝令而暮改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5】评价作者对“商贾”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