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用___________ 印证了这句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20-03-17 08:4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名句名篇默写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2) 《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两句将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被人们视为千古绝唱。
(3)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
。
(《逍遥游》)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演奏忽而当心收拨,于是屏息凝声,四下皆静。此处以静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
(6)《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说过类似两句:“____,______ ”。
(8)荀况在《劝学》中以蚯蚓例,说明“积”关键,然后又以“螃蟹”作对比: “______,_______”是“用心躁也”的缘故。
(9)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 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以云鸟自喻,表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实则有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王勃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5)《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7)《陈情表》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8)《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的愁情。
同类题5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已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 《虞美人》中的“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限的亡国伤感之情。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