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将下面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达·芬奇是_______(国别)著名画家,与米开朗基罗、______。
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主要作品除了《蒙娜丽莎》,还有_____________。
(2)高乃依是(国别)剧作家,代表作是诗剧___________。
(3)莫扎特是_______(国别)作曲家,著名作品有_________、《魔笛》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4 08:4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雷雨(节选)》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了读者。
B.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夏日景物的特征。
D.欧阳修的《秋声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是文章在立意上的创新。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其中的“劝”就是“劝勉”的意思。其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B.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科目。
C.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
D.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
同类题3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的“伏惟”,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装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氓》属于“卫风”的内容。
C.《短歌行》中的“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泰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D.《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地支十个字和天干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指永和九年。
同类题4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想北平》一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突出北平动中有静、布置匀调、贴近自然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喜爱眷恋之情。
B.《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来结尾。
C.《想北平》这篇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把北平本地的水果“西山的沙果、海棠”和来自美国的“包着纸的橘子”进行对比,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水果的不屑。
D.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先进论断,在当时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同类题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误
的一项是()
A.闻一多,“新月派”代表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代表作品有《红烛》《死水》等。
B.《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