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围绕课文标题“促织”,给课文每段文字拟写一个小标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20 05:0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棋鬼

蒲松龄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
B.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
C.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
D.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口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督同将军,即都督同知。明代由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充任各省、各镇的副总兵,遇大战事,则挂诸号副将军印,统兵出战,事归纳还。
B.日昃,太阳偏西。地支中的未时,也相当于现在计时的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区间。
C.碑记,指刻在碑上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D.九泉,指神话传说中的九个神泉。先秦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列子以九泉比喻达到终极圆满的九种人生境界与修道方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2)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促  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小题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无毫发   (2)蹑迹
(3)翁归     (4)虫翘然
【小题2】下列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大喜,B.日将暮,取儿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养之D.与子弟角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故不我若也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D.既而得其尸于井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小题5】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请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日:“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日:“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释:①劬(qu):劳苦。② 夏:亦作“榎”,木名。 ③欻(xu):忽然。 ④劙(li):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蓄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席方平,东安人。其父名廉,性戆拙。因与里中羊富室有郤,羊先死;数年,廉病垂危,谓人曰:“羊某今贿嘱冥使榜我矣。”俄而身赤肿,号呼遂死。席惨怛不食,曰:“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神冤气矣。”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盖魂已离舍。
席觉初出门,莫知所往,但见路有行人,便问城邑。少选,入城。其父已收狱中。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席怒,大骂狱吏:“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遂出,写状。趁城隍早衙,喊冤投之。羊惧,内外贿通,始出质理。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席愤气无伸,冥行百余里,至郡,以官役私状,告诸郡词。迟至半月,始得质理。郡司扑席,仍批城隍赴案。席至邑,备受械梏,惨冤不能自舒。城隍恐其再讼,谴役押送归家。役至门辞去。
席不肯入,遁赴冥府,诉郡邑之酷贪。冥王立拘质对。二官密遣腹心与席关说,许以千金。席不听。过数日,逆旅主人告曰:“君负气已甚,官府求和而执不从,今闻于王前各有函进,恐事殆矣。”席犹未信。
席状告甚急,亦尽罹刑罚苦难矣。然不改初心,遂欲告之于玉帝。会逢二郎,席从二郎至一官廨,则其父与羊姓并衙隶俱在。少顷,槛车中有囚人出,则冥王及郡司、城隍也。
当堂对勘,席所言皆不妄。三官战栗,状若伏鼠。二郎援笔立判。顷之,传下判语,令案中人共视之。又谓席廉:“念尔子孝义,汝性良懦,可再赐阳寿三纪。”因使两人送之归里。席乃抄其判同,途中父子共读之。既至家,席先苏;令家人启棺视父,僵尸犹冰,俟之终日,渐温而活。又索抄词,则已无矣。
自此,家道日丰,三年良沃遍野,而羊氏子孙矣,楼阁田产尽为席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席方平》,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某今贿嘱冥使我矣 榜:杖击,捶打
B.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 隙:同“隙”,嫌隙,仇恨
C.席不肯入,赴冥府 遁:回避
D.而羊氏子孙矣   微:衰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B.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C.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D.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所陷害,方平魂入城庙为父亲申冤。那城隍得了贿赂,便说席方平告的不是事实,没有道理,不准他的状。
B.席方平偷偷跑到阎王府,控告郡司、城隍的贪赃枉法。席方平因为告状太急迫,因此受尽了各种刑罚,吃尽了苦难。
C.席方平面对的阴司地狱,分明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封建社会的曲折写照。那狱吏、城隍、冥王正是现实社会中大小剥削者、压迫者的形象。
D.席方平的申冤并不单纯是一般意义的报复报仇,而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他这种反抗精神,鼓励着人们勇敢地反抗封建腐朽的统治阶级。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席惨怛不食,曰:“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伸冤气矣。”
(2)既至家,席先苏:令家人启棺视父,僵尸犹冰,候之终日,渐温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