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始:当初,原来   故病且怠   病:穷困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   舍瑟而作   舍:舍弃
C.古人秉烛夜游 秉:持,拿着 吾与点也   与:和,同
D.比去,以手阖门 比:并,一起 吾妻来归   归:回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29 11:1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B.舆马者  假:利用
C.而不舍 锲:雕刻D.而江河  绝:断绝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二螯D.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小题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小题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类题4

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面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① )且(② )也,能顺木之天,以(③ )其性焉(④ )。(⑤ )植木之(⑥ ),其(⑦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⑧ ),其(⑨   )欲密。既然(⑩ )已,勿动勿虑,(⑪ )不复(⑫ )。其(⑬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⑭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⑮ ),其培之也,若不(⑯ )焉则不及。(⑰ )有能反(⑱ )者,则又爱之太(⑲ ),忧之太勤。(⑳ )视而(㉑ )抚,已去而复顾。甚者,(㉒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㉓ )观其疏密,而木之性(㉔ )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2)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句对第3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从四个层次上对种树的道理进行了阐释。
B.郭橐驼先从“木之性”说明种树的道理。
C.郭橐驼从理论上说明种树的道理后,又谈种植的方法,从实践上总结。
D.最后郭橐驼发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