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1 05:36: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B.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
D.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同类题2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如: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
B.祭酒,汉平帝时期始设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除。
C.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15—20岁谓之舞象之年,男子20岁为弱冠,80岁为鲐背之年,90岁为杖朝之年。
D.道,指唐代的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分为史论和政论两种,史论是在史书人物传记结尾处的议论评价,政论是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价经史之言。
B.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夸张,结尾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归有光,世人以号称呼他“震川先生”,他反对一味拟古,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D.姜夔,南宋文学家,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其词音律和谐,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中老杜”之称。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
B.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c.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与英国的欧·亨利和法国的莫伯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C.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名是人们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和名没什么关系。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
同类题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文学史上称其为“田园诗人”。他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风格。死后被赐谥号“靖节”。
B.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C.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D.钱钟书字默存,曾用笔名中书君。他兼容并蓄,学贯中西,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管锥篇》等。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古代官职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