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还。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彀:使劲张弓。②赵杀鸣犊: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鸣犊,人名,《孔子世家》作窦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B.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C.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D.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又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把“明经”特立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
C.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历史上“居摄”都是为篡位耍的花招,如王莽。
D.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如文中的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并立国号为“成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致力经学,政治志向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拜博士许晃为老师学习《鲁诗》,最终得到社会承认,以“明经”科目被推荐,并被授予为郎官。
B.李业为人孤高,不愿追随世俗。在王莽代理朝政期间,太守刘咸强迫他出来做官,他托病推辞,实是他不愿意与刘咸之类的人同流合污,而有辱自己的名声。
C.李业刚正不屈,严守做人底线。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
D.李业节操高尚,受到光武嘉奖。公孙述在得知李业死后,怕承担杀贤者的罪名,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后来光武帝下诏书在他家门口建造碑坊予以表彰。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7:0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B.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C.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D.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西汉皇族刘玄参加绿林军担任更始将军,后被推举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称为更始皇帝。文中即为更始皇帝时期。
B.世祖,文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按昭穆制度,皇帝庙号授制为“祖有功”。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刘邦称高祖,刘秀有重建汉朝之功,另称为世祖。
C.公子,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D.被征,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征辟是古代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采取特征与征召的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谦虚请求。
B.杜诗本性节俭,爱惜民力。做太守期间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为百姓造作水排节省了民力,造福百姓,自己去世时贫困得没有田宅治丧。
C.杜诗为官安定,除暴立威。东汉初年,他格杀纵兵祸害百姓的将军萧广,安定洛阳;与地方官一起采取措施击斩杨异,剪灭河东逆贼。
D.杜诗忠心朝廷,尽心建言。虽然身为地方官,但仍想着朝廷国家,随时随事给朝廷建言献策,其设立虎符调兵一策便被皇帝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2)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奈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及党事起,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时休著《公羊墨守》《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公卿举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时大将军袁绍慈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有顷寝疾,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B.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C.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D.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是仅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B.辟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是由中央官署征聘后,向上荐举。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称为“茂才”。
D.缞,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本来是臣为君、子为父所服,自汉代起弟子也为老师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喜好学习,郑玄年轻时在乡里担任啬夫,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官那里;拜师于马融之时,日夜诵读,从不倦息。
B.郑玄不乐为官。被迫拜见何进之后,他很快就逃走:袁绍曾荐举郑玄为茂才,并上表推荐他担任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
C.郑玄深得敬重,国相孔融指示高密县令为郑玄特设一乡;黄巾军攻打青州时,徐州牧陶谦把他接到徐州时,以师友之礼相待。
D.郑玄善于辩论,袁绍的客人对郑玄不服气,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郑玄依照儒家要旨给以答辩应对,折服了众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都卢植,事扶风马融。
(2)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延笃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侯相到官表龚遂之墓,立铭祭祠,擢用其后于畎亩之间。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桓帝以博士征,拜议郎,与朱穆、边韶共著作东观。稍迁侍中。帝数问政事,笃诡辞密对,动依典义。迁左冯翊,又徙京兆尹。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擢用长者,与参政事,郡中欢爱,三辅咨嗟焉。先是陈留边凤为京兆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日:“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时,皇子有疾,下郡县出珍药,而大将军梁冀遣客赍书诣京兆,并货牛黄。笃发书收客,曰:“大将军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应陈进医方,岂当使客千里求利乎?”遂杀之。冀惭而不得言,有司承旨欲求其事。笃以病免归,教授家巷。前越巂太守李文德素善于笃,时在京师,谓公卿曰:“延叔坚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欲令引进之。笃闻,乃为书止文德曰:“夫道之将废,所谓命也。流闻乃欲相为求还东观,来命虽笃,所未敢当。吾尝昧爽栉梳,坐于客堂。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百家众氏,投闲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涣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云。
(节选自《后汉书·延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侯相/到官/
B.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侯/相到官/
C.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侯相/到官/
D.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侯/相到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旧时人在本名以外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B.旬:古人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了阴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又把每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一句为十天,文中即采用十天之意。
C.孝廉: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后来往往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的士人,说明延笃是一个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
D.侯:原本是古代诸侯受封建国时,以箭程确立新建侯国的四至,即四境。寓意为能力高强的男子,选文中正是采用这个寓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笃为政宽厚,爱惜百姓。他选用有道德修养的人参与政事管理,受到郡里人的欢迎,三辅也赞叹他办事的成绩。
B.延笃刚强正直,罢归故里。他因处死大将军梁冀的手下而不愿与之为伍,于是以有病为由辞官归乡,靠教书为生。
C.延笃决意隐居,写信明志。当好友前任越巂太守李文德想让公卿们引荐他时,他以“吾独,乐其乐”为由婉言谢绝。
D.延笃虽遭祸患,仍配享屈庙。他后来遭遇党锢之祸,永康元年在家中去世,乡里人就把他的形貌供奉在了屈原庙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数问政事,笃诡辞密对,动依典义。
(2)冀惭而不得言,有司承旨欲求其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再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①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②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籍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③,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④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臧:“赃”的古字。③缣:细绢。④贳:赦免,宽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克:约定
B.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同情。
C.坐臧千金,征还伏法 伏法:判死刑
D.帝怪而问其故     怪: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了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指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 “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后就有了贵右贱左的习惯,如“豪右”。
C.盗泉:古泉名。古有“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后遂称不义之财为“盗泉”,以不饮盗泉表示清廉自守,不苟取也不苟得。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就职治事,因而后多指政事言。如“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离意勤政爱民。他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他任县里事务时,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是个仁义良吏。在大司徒侯霸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C.钟离意很仁慈。面对服罪的檀建,没有处罚他,而是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D.钟离意不贪恋财物。接受赏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广殓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2)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札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河》《洛》指《周易》中的“河图”与“洛书”,是华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C.“五经”指的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但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