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止之;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具北注矣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因,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能,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功也。”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战?”争久不决,质于帝前。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B.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C.太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D.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古代科举,凡参加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谓之举进士,第进士专指中试者。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比较重要的下行文书的名称之一,也指古代官府用以往召或声讨的文书。
C.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于今天的中共中央组织部。
D.尹,北宋曾于京都开封设置府尹,以文臣充,专掌府事,本文的尹与楚国令尹的职责相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百禄有见识,敢于直言。他在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官时,熊本手下一个副将想要杀降报功,范百禄对熊本说明利害,熊本下令制止了副将的做法。
B.范百禄执法严明,注重实际。他和徐禧一起审理李士宁案时,认为李士宁罪当死,不能赦免;而在对司马光想用重法一事上,他却不主张这样做。
C.范百禄不盲从,坚持己见。有人想裁减官吏,吕大防要去掉一半,范百禄认为应采用逐渐减少、缺官不再填补的办法,成功阻止了吕大防的行为。
D.范百禄重实际,为帝谏言。他巡察黄河,认为不能按照王孝先和吕大防的意见使黄河回归故道;兼任侍读时,向皇上提供了分清奸邪之徒的条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禧右士宁,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
(2)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四,僚吏欲以圄空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4 01:4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开字天游。少妤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虔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盜。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甸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虛执政以待。”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选自《宋史·曾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B.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C.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D.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降低官职,即贬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
C.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朝开始,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
D.梓宫,古代皇帝、皇后的棺材以梓木制成,故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文中指宋徽宗灵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开忠于职守,不因官小自卑。他在监管大宁监盐井时,不因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招捕虔寇,他尽心尽力,用两年时间平定了当地贼寇。
B.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值得信赖的大臣加强蜀地的边防,防止敌人的入侵;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
C.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正面斗争,不同意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
D.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族人、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2)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因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 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
钦宗立,吴敏用事,以昌猛厉径行为可助己,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道拜兵部侍郎,进户部尚书,领开封府。昌遇事奋然不顾,敢诛杀。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
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
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报聘。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行次永安,与金将黏罕遇,其从者称閤门舍人,止昌彻伞,令用榜子赞名引见,昌不可,争辨移时,卒以客礼见。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自此之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领”,在这里是兼任官职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兼”“带”“摄”“劝”等。
D.“谥”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
B.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因被王黼看重,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后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C.李纲被罢免后,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府尹王时雍没能力赶走人群。
D.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于是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最后被士兵杀死,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2)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名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

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寻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蜀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

(节选自《宋史·姚希得传》,有删改)

(注)待次:旧时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也泛指后补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B.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C.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D.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又称“六艺”,是《诗》《书》《礼》《易》《春秋》《乐》的合称,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参知政事”是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职权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致仕”在古代专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乞骸骨”也是这个意思。
D.“卒”指大夫死去。古人通常称天子死为崩,公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庶人死则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希得读书勤奋刻苦,学而优则仕。姚希得进士及第,待次期间精研诸子百家学说;蜀地遭兵难时他负责军需调度,后来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
B.姚希得理政颇有政绩。在担任蒲江县知县的时候能安抚豪绅扶助弱者,把难以治理的县治理得很好。
C.姚希得才能杰出,深得皇帝信任。姚希得条陈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提出用人、修政、治军、惜财四事,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
D.姚希得做官恪守职责。无论身处何处做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时正赶上星相变化,于是上书引咎辞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2)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一部校故,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科举考中
B.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之    绳:捆绑
D.复命益州  知:掌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咏首荐   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遣之
D.饥八九     求霖三十年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小题5】从文章中找出并概括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①言者:指谏官。②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