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如《鸿门宴》中的樊哙。
B.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
C.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
D.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6 03:4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注)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

(注)巴丘,今岳阳楼一带,赤壁之战中曹军进退必经之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B.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C.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D.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竹管弦,乐器的总称。用竹制成的是管乐器,如洞箫;用丝制成弦的是弦乐器,如箜篌。丝竹管弦也可用来指代音乐。
B.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和每月的十九日。既望,指农历十六。古代做禊事,三国魏以后定于三月三。
C.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癸丑”“壬戌”“至和”都属于干支纪年法。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文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如“临川王某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初到袁绍麾下,感觉才能难以施展。后来去见太祖,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认定曹操是能治乱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荐为司空军祭酒,从此随从太祖征伐,遇事能够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不但是多谋善断的军师,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

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

【小题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B.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C.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D.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
B.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
C.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飏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
D.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操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操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颇厚,均子锷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人交,荣悴四不易。少时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愈不避寒暑,称荐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量移:唐宋时,被贬至偏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多指荣宠与失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洎举进士,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誉   延:延请
C.均子锷凡  鄙:鄙陋
D.二人名位未  振:显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此论喧朝列  称荐公卿间
B.功授刑部侍郎 愈自才高
C.执政览其文而怜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颇厚
D.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B.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背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C.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D.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体现韩愈直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
①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②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③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④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⑥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A.①③⑥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兄: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即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
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进士。
C.元和初:元和是皇帝的年号,初表示时间。古代常用死亡后的皇帝的年号纪年。
D.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法律刑狱,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考取进士时,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替他传布声誉,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韩愈曾写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偏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把韩愈调到江陵任职。
C.掌管政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认为韩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让他编写史书。
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上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取得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