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吾妻来B.俯察品类之盛
C.吾将以为D.群季俊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9 10:45: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宜置吏   以:介词,按照
B.赵王李牧   让:动词,责备
C.张左右击之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D.武遂、方城 拔:动词,攻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带军有方。他为赵国镇守边境,面对匈奴的入侵,坚持以守代攻,这样保持了雁门数年的平稳,却被误解为胆怯惧战而遭调职。
B.李牧有勇有谋。在士气高涨皆愿一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设置圈套,引出匈奴大部,再布阵攻之,匈奴损失惨重,十余年不敢入侵。
C.李牧勇于担当。在扈辄败兵失武遂,赵国损失惨重时,担起赵国大将军之职,连破秦军,赶走秦将,并抵御了南方的韩、魏两国,功勋卓著。
D.李牧命途坎坷。多次不被朝廷信任,最后与司马尚奋力抵御秦将王翦的进攻,而赵王听信秦王挑唆,中反间计,公开抓捕了两人并斩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孚中传

陆次云

沈嵊,字孚中,居武林北墅。不修小节,越礼惊众。作填词,元人席。好纵酒,日走马苏、白两堤。髯如戟,衿未青,不屑意也。

崇祯末年,当九日,携酒持螯,独上巾子峰头,高吟浮白。有僧濡笔窃记其一联云:“有情花笑无情客,得意山看失意人。”为之叫绝。拉归精舍,痛饮达旦。

家人觅至,曰:“今邑试,郎君何不介意耶?”嵊方醉睐未开,履无详步,扶入试院, 则已几席纵横,置足无地。嵊乃积墨广砚,立身高级,大书《登高词》于粉壁之上。其首阕曰:“万峰顶上,险韵独拈糕。撑傲骨,与秋鏖,天涯谁是酒同僚?面皮虽老,尽生平受 不起青山笑。难道他辟英雄一纸贤书,到做了禁登高三寸封条? ”题毕而下,有拍其肩狂 叫者曰:“我得一贤矣!”嵊视之,则令也,潜视其后良久矣。令宋姓,兆和名,字禧公, 云间名士,不屑为俗吏态者。把嵊臂曰:“昔贺监遇李白,为解金龟当酒。我虽远逊知章, 君才何异太白?此日之事,今古攸同,盍拈是题,与君共填散曲,志奇遇乎? ”嵊曰:“善!” 令未成而嵊脱稿,更复击节,擢之冠军。荐之学使者,补弟子员,声誉大起。

嗣是非令醉嵊,即嵊醉令,交谊既狎,略师生而尔汝,更冠易服,戏乐不羁。嵊弟有讼,对簿于令,令佯为研。嵊跃出厅事,大呼曰:“错矣!错矣!”令拂袖起。事闻直指, 以白简斥令,令恬然勿怨也。

明鼎既移,阁部马士英卷其残旅,遁迹西陵。嵊往谈兵,士英伪为壮语云:“当背城决 胜。”嵊驰归语里人曰:“此地顷为战场矣。”里人群哗曰:“丞相宵奔,将军夜遁,谁能任战,欲殃吾民? ”争击毙嵊,烧其著书,所存者,独《息宰河》《绾春园》传奇二种。《结 春园》尤为词场称艳云。

陆次云曰:余童子时,尝从道中见孚中策骑过,有河少年风。及长,读其词而叹其死。语云:“凡人之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者。”孚中之死,鸿毛耶?泰山耶?吾乌能 论定之

(选自《北墅绪言》)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人席   夺:强取
B.我得一贤矣   契:投合
C.令佯为研   鞫:审讯
D.有河少年风   朔:北方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嵊不拘小节,做事越礼,喜欢纵酒,曾经携酒持螯,独自登上巾子峰,畅饮高吟。
B.沈嵊不重功名,他喝酒喝醉了,被家人扶着进入试场,看到人很多,就立阶题诗。
C.沈嵊很有才情,被县令宋兆和赏识,两人情投意合,相处得非常融洽,不分彼此。
D.沈嵊在明朝灭亡时拜访阁部马士英,商讨兵事,劝马士英应当背城一战,夺取胜利。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日之事,今古攸同,盍拈是题,与君共填散曲,志奇遇乎?
⑵语云:“凡人之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者。”孚中之死,鸿毛耶?泰山耶?吾乌能论定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造成沈嵊人生悲剧的主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