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B.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C.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D.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擢,提拔。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迁、擢、陟等。“擢第”也是“提升”之意。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升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进入朝廷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当宦官索要钱财时,他则要求对方出具凭证,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7 05:20: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后更赦,复官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B.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C.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D.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本为官名,是中国古代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的官员。寺人、内官、内侍、内臣、中官也指太监。
B.“起故官”,指被启用任原官职。在明清时多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启用,任原官职。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古代的“丁忧”,是遭逢居丧之意。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工部侍郎”是明清两朝六部之一工部的最高长官。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将盐投入水中后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
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由于柯维熊认为开凿河道不适宜,皇帝命令停工。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2)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使。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小题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B.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C.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D.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小题3】【小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小题7】【小题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毓峒,字稚鹤,保定卫人。父铨,户部员外郎。毓峒举崇祯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十四年面陈漕务,称旨,授御史。疏论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积病妨贤。又请涣发德音,自十五年始,蠲除繁苛,与海内更新。因言复社一案,其人尽缝掖,不可以一夫私怨开祸端。帝多采纳。明年出按陕西。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毓峒独谓将骄卒悍,未可轻战,抗疏争。帝不纳,师果败。

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驰赴山西,抵保定,贼骑已逼,遂偕邵宗元等共守。毓峒分守西城,散家赀千余金犒士,其妻亦出簪珥佐之。京师变闻,贼射书说降,众颇懈。毓峒厉声曰:“正当为君父复仇,敢异议者斩!”悬银牌,令击贼者自取。众争奋,毙贼多。城陷,一贼挽毓峒往谒其帅,且骂且行,遇井。推贼仆地,自堕井死。妻闻,即自经。其从子振孙有勇力,以武举佐守城。贼至,众皆散,独立城上,大呼曰:“我金振孙,前日杀数贼魁者,我也。”群贼支解之。同时守城殉难者,邠州知州韩东明、武进士陈国政赴井死。平凉通判张维纲,举人张尔晕、孙从范,不屈死。举人高经负母避难,遇贼求释母,母获释而经被执,乘间赴水死。贡生郭鸣世寝疾,闻城陷,整衣端坐,贼至,持棒奋击而死。诸生王之埏,先城陷一日,置酒会家人,饮达旦。城破,偕妻齐及三子、二女入井死。诸生韩枫、何一中、杜日芳、王法等二十九人,布衣刘宗向、田仰名、刘自重等二十人,或自经,或溺,或受刃,皆不屈死。

(节选自《明史•金毓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B.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C.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D.十六年冬/期满得代/甫出境/而贼入关/复还至朝邑核上将/吏功罪而后行/明年三月召对/命监李建泰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掌管户籍财经的官府机构,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B.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周围都是大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而把外国叫作海外。
C.王,这里指金毓峒的妻子姓王,而姓在上古时期主要是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D.从子,即养子,与本人没有血缘关系,这与从祖、从父、从弟等堂房亲属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毓峒出身官宦,仕途少有挫折。其父金铨官至户部员外郎,他在考中进士后先是被授予中书舍人,因为陈述漕运事务让皇帝满意,又被授御史职。
B.金毓峒尽职尽责,敢于向上进谏。他不仅上疏指出陈新甲、李待问这两个官员的问题,而且认为因为复社一案造成杂税众多祸端,其言多被皇帝采纳。
C.金毓峒面对危局,激励众人守城。听到京师变乱的消息后,他没有像众人一样意志消沉,而是厉声责问众人并悬挂银牌,众人被激起斗志杀死许多流贼。
D.金毓峒勇赴国难,城破死节甚多。他在被流贼俘获之后推倒流贼投井而死;城破之后,不仅有众多官员和秀才举人献出生命,还有很多百姓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传庭治兵关中,吏民苦征缮,日夜望出关,天子亦屡诏督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石邦宪,字希尹。嘉靖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苗龙许保、吴黑苗叛,陷印江、石阡,邦宪坐逮问。总督张岳以铜仁贼巢穴,而邦宪有谋勇,乃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寨十有五。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贼既破思州,复纠余党,与湖广蜡尔山苗合,欲攻石阡。千户安大朝等邀之,斩获大半,尽夺其辎重,贼不能军。邦宪乃使使购老穀、老革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遂进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代沈希仪镇贵州。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邦宪以兵七千编筏渡江,直抵磨子崖。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水西宣慰安万铨,播州所畏也。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助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邦宪进逼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
寻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叛酋杨珂,当是时,水西宣慰安国亨恃众跋扈,谒上官,辞色不善,辄鼓众噪而出。邦宪召责之曰:“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尔四十八酋长,吾铸四十八印畀之。朝下令,夕灭尔矣。”国亨叩头谢,为敛戢。隆庆元年剿平镇远苗。已,又破诛白泥土官杨赟及苗酋龙力水等。部内帖然。
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前后进秩者四,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为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与四川何卿、广西沈希仪并称一时名将。明年卒官。赠左都督。
(节选自《明史•石邦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B.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C.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D.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李允简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广:明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为明朝15个“布政使司”之一。辖地为今湖北、广东全境。
B.辎重:在古代是军队一切军用物资、生活物资。包括粮草、衣被、武器、装备等(实际上也包含装载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工具)。
C.巡抚:是官名。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D.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邦宪有勇有谋。在张岳的极力推荐下,石邦宪与川、湖兵进入贵州,攻破苗寨十五座,并用计逮捕了龙许保,斩杀了黑苗。
B.石邦宪料事如神。在与真州苗人卢阿项的作战中,石邦宪准确地料定敌贼必会乘夜袭击,且杨烈没有时间去救援敌贼。
C.石邦宪为人刚直。安国亨专横跋扈,蔑视上官,石邦宪将此事上奏朝廷,最终安国亨认识到了错误,并收敛了跋扈行为。
D.石邦宪为官清廉。由于战功卓著,他十三次被赏赐银两锦帛,但他将赏赐全部用来宴飨士兵,以致家中没有多余资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
(2)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绂,字用章,其先封丘人。曾祖徙平越,遂家焉。绂登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京刑部郎中。刚廉,人目之曰“硬黄”。大猾谭千户者,占民芦场,莫敢问,绂夺还之民。

成化九年,迁四川左参议。久之,进左参政。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绂曰:“此必有冤,吾当为理。”风遂散。至州,祷城隍神,梦若有言州西寺者。寺去州四十里,倚山为巢,后临巨塘。僧夜杀人沉之塘下,分其资。且多藏妇女于窟中。绂发吏兵围之,穷诘,得其状,诛僧毁其寺。仓吏倚皇亲干没官粮巨万,绂追论如法,威行部中。历四川、湖广左、右布政使。奏闭建昌银矿。两京工兴,湖广当输银二万,例征之民,绂以库羡充之。荆王奏徙先垄,绂恐为民扰,执不可。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增置建安等堡边墙及移置驿传、拓教场地,人皆利之。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王琮等抵罪,计捕奸豪张纲。申军令,增置墩堡,边政一新。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亟豫给三月饷,亲为拊循。

弘治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言官以绂进颇骤,频有言。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绂历官四十余年,性卞急,不能容物。然操履洁白,所至有建树。六年乞休,未行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黄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B.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C.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D.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始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如正统、成化、弘治。
B.仓吏是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其别称为官仓鼠,意指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C.驿传是古代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用的交通组织系统,又是封建制度下对平民的一种徭役。
D.古代有尊左、尊右的说法,黄绂从右副都御史升任为左都御史来看,明朝官职是以左位为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绂刚直清廉,被人们称为“硬黄”。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南京刑部郎中时,曾经为百姓从大奸人谭千户手中夺回被强占的芦场。
B.黄绂执法严明。他任左参政时,派兵包围州城西面寺院,诛杀杀人沉尸、劫掠财物的僧人。依法追究依仗皇亲权势贪污巨额官粮的仓吏。
C.黄绂体恤百姓。两京工程兴起时,他用地方财政的盈余抵充湖广百姓应循例缴纳的税款。荆王奏请迁移祖先坟墓,黄绂担心扰民,坚决不同意。
D.黄绂绥边有方。他增设建安等城堡边墙,设置驿传,扩大教场,予民便利。惩治不法将领,逮捕奸豪。捐赠财物,抚慰士卒妻子儿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4)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