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②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③月出于东山上 ④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⑤仰观宇宙大 ⑥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 ⑦而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④⑤/②/③⑥/⑦B.①④/②/③⑥/⑤/⑦
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④/②⑦/③⑥/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8 01: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①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②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山巨源:山涛,字巨源,晋初人,喜好评论人物。②郭汾阳: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础:房柱下的基石
B.然不忮不求 忮:妒忌
C.言语不足以眩世 眩:炫耀
D.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丧:像死了亲人一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者山巨源见王衍 故述往事,思来者
B.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相如闻,不肯与会
C.其祸岂可胜言哉 其皆出于此乎
D.鲜不为大奸慝 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好恶”和“利害”影响而形成的。
B.第二段列举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疏漏。
C.第三、四段是作者重点论述的部分,极力刻画“今有人”的种种表现,一气呵成,笔锋犀利,论证严谨。
D.结尾段,作者提出两种可能的情况,对“今有人”持公允态度,与第三段的抨击形成鲜明对比,感叹世事可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2)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同类题4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君道

(元)邓牧

①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②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
③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
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
⑤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⑥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
【小题1】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⑤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A.孰若B.莫若C.孰与D.毋宁
【小题2】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B.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
C.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
D.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
【小题3】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
B.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
C.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
D.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
【小题4】分析第⑤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作者在第①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仲:指老二,刘邦的哥哥;刘邦排行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