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②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③月出于东山上 ④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⑤仰观宇宙大 ⑥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 ⑦而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④⑤/②/③⑥/⑦B.①④/②/③⑥/⑤/⑦
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④/②⑦/③⑥/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8 01: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军队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唯君之 图:考虑D.秦伯,与郑人盟    说:高兴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
C.若不阙秦,将取之 焉:哪里
D.吾还也  其:还是
【小题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小题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__。选文中的“行李”是指__,现在“行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小题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__”,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__”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同类题3

申胥自杀

《国语》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莲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选自《国语·吴语》)

(简注)
①荆:古代楚国的别称。因其原来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③先王:指吴王阖闾。③员:伍员。④鸱鴺:皮制的口袋,可以盛酒,亦作鸱夷。⑤江:即长江。
(阅读指要)
吴王伐齐回来,责问申胥,有劝申胥辞官归家之意。申胥指出“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以此告诫吴王。作为一位明智、忠诚的人臣,在劝阻无效的时候,申胥以自杀来表明自己的忠心。而夫差恃强傲物,不可一世,最终落得个自尽的下场。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孤岂敢自(______)     (2)而天禄至(______)
(3)员不忍称疾辟易(______) (4)王曰(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此则大夫力也B.昔吾先王世有辅弼
C.夫不违,亡阶也D.夫天所弃,必骤近其小喜
【小题3】下列与“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立名于荆B.齐师受服
C.而投之于江D.盛以鸱鴺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
【小题5】从吴王和申胥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而申胥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