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槐阴书屋图记

曾国藩

吾师江阴季先生,自名其寓舍日“槐阴补读之室”,而属人为之图。图成于道光癸卯之夏,时先生方官内阁学士,职思简易。曰“补读”云者,以为统学不夙,仕优而后补之,谦退之词也。是年冬,先生视学安徽。三年还朝,则已掌吏部,或摄户部。又督游于潞河,盐于天津,荡涤田赋积亏于两浙。政倥偬,刻无暇晷,间遂有巡抚山西之命。于是先生手图而告国藩曰:“吾昔名吾居室而图之也,将以读吾书也。今五六年间,腐精于案牍,敝形神于车尘马足。曩之不逮,竟不克补。则今之悔,又果可补于后日乎?子为我记之,志晋疚焉。”

国藩尝览古音多闻之君子,其从事文学,多不在朝班,而在仕宦远州之时,虽苏轼、黄庭坚之于诗,论者谓其住京之作少逊,不敌其在外者之殊绝。盖屏居外郡,罕与接对,则其志专,而其神能孤往根绝于无人之域。若处京师浩穰之中,视听旁午,甚嚣而已矣,尚何精诣之有哉?我朝大儒林兴,号为古。然如睢州汤公、仪封张公、江阴杨公、高安朱公、临桂陈公、合河孙公数贤人者,大抵为外吏之日多,宦京朝之日少。即在京朝,其任职也专,其守法也简,亦常日有余光,人有余力。今六部科条之繁,既三倍于百年以前。而先生之所历,或一身而兼数职,一岁而更数役。每夕丑初趋离宫,待漏尽午而后返。曹官白事、判牍,莫夜不休。又以其间宾接生徒,宴会寮友,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势固不悖矣。此先生所用为恍然也。今者先生持节山西,政成而神暇,尽发遗编以补素愿。盖将与数贤人者角其实而争其光。而国藩忝窃高位,乃适蹈先生之所疚。往者不可偿,来者不可必。故略述时事,令异世官朝籍者有考焉。

(选自《曾国藩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厘盐于天津 厘:治理
B.庶政倥偬,刻无暇晷 庶:众多
C.我朝大儒林兴,号为迈古 迈:超越
D.视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 视:对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先生早年未能广泛学习,担任高官后想补读,把自己的寓所取名“槐阴补读之室”。
B.季先生政务繁忙,耗费精力处理公文,车马劳苦,不断奔波,所到之处,政绩突出。
C.季先生到京城后任职专一,为政简易,所以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专心读书研究。
D.本文是曾国藩应季先生请求而写的一篇记,作者从中也表达与季先生同样的感叹。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之不逮,竟不克补。则今之悔,又果可补于后日乎?
(2)又以其间宾接生徒,宴会寮友,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
【小题4】曾国藩在文中提出怎样的读书主张?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1 10:0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岑参①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江上阻风

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②顺治年闻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被诬陷叛乱,后两次下狱,十二年后,年近花甲时才被重新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诗前四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诗人滞留,舟泊岸边,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
B.宋诗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明写作者的行为,暗含作者的情绪,为后文做铺垫。
C.宋诗写瞿塘一语双关,表面写山势险要,长路漫漫,实际指仕途坎坷,终于峰回路转,来日可一展宏图。
D.宋诗后两句描写长江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新奇,将景色与心境巧妙结合,意蕴丰富。
【小题2】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①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律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⑦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率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注】媺(měi):同“美”,美好,善。蕲(qí):同“祈”,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才不逮中人 逮:及,达到
B.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  尤:抱怨
C.保世滋大,其在斯乎   滋:繁衍
D.率教者,子孙之责    率:率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2)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
【小题4】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右丞集笺注序

清 赵殿成

传称诗以道性情,人之性情不一,以是发于讴吟歌咏之间,亦遂参差其不同,盖有不知所以然然者。唐之诗,传者几百家,其善为行乐之词,与工为愁苦之什相半。虽于性情各得所肖,而求其不悖夫温柔敦厚之教者,未易数数觏也。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实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焉能至是乎?论者以其不能死禄山之难,而遽讥议其诗,以为萎弱而少气骨:抑思右丞之服药取痢,与甄济之阳为欧血,苦节何殊?而一则竟脱于樊笼,一则不免于维絷者,遇之有幸有不幸也。普施拘禁,凝碧悲歌,君子读其辞而其志,深足哀矣。即谓揆之致身之义,尚少一死,至于辞章之得失何与,而亦波及微辞焉。毋乃过欤?

又古今来推许其诗者或称趣味澄复若清流贯达或称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或称出语妙处与造物相表里之类扬诩亦为曲当其诗之温柔敦厚,独有得于诗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发明之者。诗注虽有数家,颇多舛凿,至于文笔,类皆缺如,鄙心有所未尽,爰是校理旧文,芟柞浮蔓,搜遗补逸,不欲为空谬之谈,亦不敢为深文之说,总期无失作者本来之而已。独是能薄材譾,读书未广,纵有一隅之见,譬之管窥筐举,所得几何。幸而生逢圣世,文教诞敷,炳炳麟麟,典籍于今大备。而博物洽闻之,接武于兰台麟阁之间,可以折中而问难。行将访其所未知,订其所未合,以定斯编之阙失。其或有雌霓谬呼,金根妄易者,苟有见闻,克以应时改定,是固区区之志焉矣。

乾隆元年,岁在丙辰正月望日,仁和赵殿成松谷氏漫题于书圃之目耕堂。

(注)①普施拘禁: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被拘禁在普施寺。后文中的“凝碧”是指王维被俘后写《凝碧诗》明志。②舛凿:差错和牵强之处,⑧芟柞浮蔓:比喻删改文字。④兰台麟阁:借代朝中、宫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甄济之阳为欧血   阳为:假装
B.君子读其辞而其志 原:复原
C.总期无失作者本来之而已   旨:竭力
D.而博物洽闻之     彦:人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盖有不知所以然然者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论者以其不能死禄山之难    今君亡赵走燕
C.而亦波及微辞焉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D.其诗之温柔敦厚    君子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是用来表达诗人性情的,唐朝传世的诗人有几百人,写快乐的诗作和写忧愁的诗作平分秋色,至于温和敦厚、具有教化作用的诗作却很少。
B.王维性情高远,与世无争,诗才卓著,无论是写送人远行的诗篇,还是写怀古悲歌的诗作,都是浑厚高雅,不会流露怨恨之情。
C.对于王维的诗,古往今来,有人评价它趣味纯净,有人称之为如秋水芙蕖,有人称之为出语精妙,作者认为这些评价并不恰当,王维的诗最大的特点是温柔敦厚。
D.全文叙议结合,而以议为主。叙事简练,议论深刻、全面,既肯定了王维的为人气节,又高度评价了王维的诗作,指出了王维的诗作特点与其为人性情密切相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 古 今 来 推 许 其 诗 者 或 称 趣 味 澄 复 若 清 流 贯 达 或 称 如 秋 水 芙 蕖 倚 风 自 笑或 称 出 语 妙 处 与 造 物 相 表 里 之 类 扬 诩 亦 为 曲 当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一则竟脱于樊笼,一则不免于维絷者,遇之有幸有不幸也。
(2)独是能薄材譾,读书未广,纵有一隅之见,譬之管窥筐举,所得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