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杳不知其所也  燕赵收藏
B.秦爱纷奢,人亦念家     且行千里,谁不知
C.之以饥馑 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D.斩汉一将 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31 10:1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斊南阁子,其制稍异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扃牖而居   扃牖:关闭门和窗
B.有神护者   殆:大概
C.至轩中 时:时常
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手:亲手
【小题2】下列各项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制稍异
A.不拘B.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C.以其无礼D.月出东山之上
【小题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写作者久居项脊轩“能以足音辨人”及此轩多次遭火而未焚的情形。
B.通过妻子转述小妹们好奇的问语,侧面表现项脊轩中生活的甜蜜与温馨。
C.文末的一“也”一“矣”两个虚词,加重了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意味。
D.选段用平实的语言描写生活细节,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杀人不能举 ②沛公起
B.①刑人如恐不 ②沛公不杯杓
C.①哙即带剑拥盾军门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
D.①其常在沛公也    ②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且”理解为“那么”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A.今日之事何如?B.客何为者?C.沛公安在?D.为之奈何?
【小题4】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 众多人
B.其圣人也亦远矣 不及
C.士大夫之
D.君子不齿 不屑一提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盈虛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A.耻学于师
B.择师教之
C.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D.则群聚笑之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断句应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不从师现象进行正反对比,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
C.“小学而大遗” 一句中的“小学”指的是句读之学,“大” 指的是道。
D.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得出“君子”智力低下的结论。